艺术家何切贞:充满激情的绘画

May 17, 2015 15:46

(Baonghean)——我以为艺术家胡切桢5月13日在河内领取“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主题创作奖,结果打电话过去,却听到他说:“我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去河内。” 他邀请我去他家,喝绿茶,聊聊绘画,“也许这样我会感觉好些。” 那天,在他位于荣市长氏坊的简陋家中,我听到他向我倾诉他的生活、事业……

让我惊讶的是,艺术家家里的画作寥寥无几。他匆匆领我们上阁楼,说道:“那,那是他的角落,画作的角落。”奇妙的是,当我踏入那个世界,我感觉那些画作仿佛活了过来。它们在画框里动了起来。它们讲述着一条激昂流淌的河流,讲述着在寒风中摇曳的树木,讲述着乡村集市角落里充满人间命运的故事……艰辛、重生、离别、等待。它们仿佛在吟唱艺术家赋予它们的生命。

Một tác phẩm của họa sỹ Hồ Thiết Trinh.
艺术家 Ho Thiet Trinh 的作品。

我问起最近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主题创作推广文学、艺术和新闻作品活动中获奖的那幅画,他给我看了那幅丙烯画。画中有四个人物,他把它命名为《林江上的一个下午》。一位士兵正准备渡过林江奔赴战场。送行的是他的母亲、妻子,以及妻子肩上熟睡的孩子。他沉默了。我也沉默了。因为他的画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义安省成千上万的家庭,成千上万、数以万计的越南家庭都经历过这样的离别。林江,或许是红河,或许是日河,或许是茶里河……在挚爱的越南,它见证了人们的眷恋、思念、牺牲和英雄主义……

一杯绿茶下,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他给我讲了他的人生故事和职业生涯的回忆。

Họa sỹ Hồ Thiết Trinh
艺术家 Ho Thiet Trinh
绘画。1955年出生于兴灵县(Hung Nguyen),胡切桢自幼热爱绘画,尽管他的家人中没有人是艺术家。从小学和中学时期起,胡切桢就经常受公社成员的邀请,在村里和公社外的墙上创作讽刺画。那些绘画经历对他来说是难忘的时光。他用砖块和粉笔在家乡的古老墙上涂鸦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受到村民们的赞赏。1973年,18岁的胡切桢远赴俄罗斯学习电气安装专业。1977年,他回到越南,在太原钢铁公司电气安装车间工作。

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绘画培训班。培训班由来自河内的Van Tho先生和Nguyen Van Toan先生授课。Thiet Trinh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绘画技巧。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他很快将这种天赋运用到练习中。色彩激发了他的热情。Thiet Trinh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热切地站在长满青苔的墙壁旁,在同龄朋友好奇和钦佩的目光下作画。在太原学习绘画的短暂时间里,他把所有的渴望和热情都倾注在他的小画作中。1978年,Thiet Trinh终于迎来了突破,他决定和朋友一起去河内参加工艺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从此,绘画走进了他的生活,并成为他亲密的朋友,直到后来。

1982年从美术学院毕业后,胡切桢在义安出版社担任设计师和美术编辑,直至2011年退休。在出版社任职期间,他还开始尝试丝绸、水粉、油画和木雕。然而,直到1997年和1998年,胡切桢才开始广泛地进行绘画创作。他在艺术创作中特别感兴趣的主题是革命和劳动。

出生在老挝农村,那里的人们勤劳刻苦,不畏艰辛,拥有丰富的革命传统。他深知劳动人民的艰辛和贫困,欣赏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奋斗,尤其欣赏他们脸上滴落的汗珠、随着时间流逝而加深的皱纹,以及饱经风霜的双手,这些都让他感受到美。小时候,他经常跟随朋友在林河畔放牛,经常看到人们搬运沙子、挖土、捕鱼、捉虾……

他把这些情感融入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渴望分享的渴望,一种永不停止的冲动。就这样,绘画默默地成为了切贞的挚友,以至于每天清晨醒来,艺术家都会微笑着走向画架,仿佛回归了自我。

何切桢的首幅获奖作品是《白色情人节》,灵感源自他目睹人们在街角徘徊的场景。当时正值政权更迭,许多人被裁员,失去了政府的工作,不得不在街头流浪,等待新的工作。“我看到了一双双等待的眼神,一双双悲伤的眼神,”何切桢说道。

回国后,艺术家便一头扎进了绘画创作中。那幅有着简短而动人名字的油画《白色情人节》就这样诞生了,并于1999年荣获越南文联全国委员会颁发的美术奖。之后,艺术家又屡获殊荣,例如2000年越南美术协会三等奖、2002年和2004年越南美术协会第四届地区美术作品展C奖、2002年和2005年义安省春香文艺协会A奖、200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瑞典-越南文化发展基金奖、2006年地区美术作品展奖、2013年第四届地区美术作品展C奖、2014年地区美术作品展奖……

我问艺术家,在众多奖项中,哪件作品和奖项最让他充满激情,哪件作品和奖项让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Thiet Trinh 向我讲述了两件与画作《白色情人节》和《胡伯伯与农民》相关的回忆。如果说《白色情人节》的灵感源于历史和劳动,那么《胡伯伯与农民》(彩粉)的灵感则源于革命和领袖。Thiet Trinh 的革命题材作品并不多,他创作的革命题材作品主要描绘战争、士兵和历史时刻。例如,《最后一刻》(木雕)描绘了1975年士兵进入解放西贡的英勇时刻,《战役之路》(木雕)描绘了奠边府战役中的士兵,《休息》(木雕)描绘了士兵在山腰休息的情景,这些都与 Thiet Trinh 童年放牧水牛、观看士兵训练的记忆息息相关……但在《胡伯伯与农民》这幅画中,Thiet Trinh 的创作却没有受到主题的束缚。画面流畅、温暖,色彩热烈、和谐,给观众带来美好的感受,对胡伯伯产生敬意和自豪感。

“作为乂安之子,我为出生在胡伯伯的故乡而感到自豪。我画这幅画是出于热爱。对祖国的美好,对淳朴、质朴、勤劳、诚实的农民的热爱。对领袖对人民的爱之美的热爱。”画家切郑谈到这幅在2012年中北省美术展上获奖的作品时说道。

他还认为,无论是画家还是普通艺术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情感融入作品。胡切桢在创作时非常注重画面的结构,他的画作总是构图稳固。他不局限于任何画派,但他的绘画风格偏向现实主义,并略带表现主义风格。

后来,他转向木雕,的确,何切贞的木雕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其他材质上,即使是被认为是何切贞创作“十字路口”的丙烯颜料,他也得到了业内朋友的高度赞赏。如今,尽管身体状况不允许他花太多时间绘画,尽管绘画并非何切贞可以考虑的职业领域,但他依然感到满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我曾经偏离了其他领域,但最终我还是回归了绘画,并与之共度余生。”

和他告别时,我祝他身体健康。他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继续画画。而绘画就是为了生活,为了充满激情……

电视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艺术家何切贞:充满激情的绘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