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南民间绘画的怀念
由于收藏和使用绘画的习俗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行,越南民间绘画正面临消亡的风险。
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越南民间绘画正逐渐被人遗忘,面临消亡的危险。曾几何时,整个村庄的民间绘画制作作坊不复存在,致力于传承这门技艺并掌握其技艺的人也寥寥无几,许多民间绘画作品仅存于记忆之中。这便是我国民间绘画——一种与精神生活和信仰紧密相连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特征——所面临的令人痛心的现实。
18至19世纪被认为是越南民间绘画最为繁荣的时期,印刷术和木雕技术也在此期间发展起来。在此期间,民间绘画的生产在许多地方蓬勃发展,有的集中在村庄,有的则由家庭独立印刷,以满足全国各地居民的需求。
此后,形成了以行政地名命名的著名民间木雕生产中心,例如:东湖(北宁省)、杭仲(河内市)、金黄(怀德-河内市)、南环(义安省)、生村(顺化市)……民间绘画的内容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祝愿,在春节或祭祀场合广泛使用,充满了人们的宗教和精神元素。
![]() |
| 南方玻璃画 |
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许多绘画流派如今已经消失,例如金黄画和南环画。而现存的绘画流派,如东湖画、山水画和南方玻璃画,也已不如以往繁荣。
北宁省顺城县松湖乡东湖村的工匠阮友夸是少数仍在制作东湖民间画的工匠之一,他说:1945年以前,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做画,但现在东湖画不流行了,所以每家每户都改做祭祀用品来谋生。
工匠阮友夸分享道:“以前,冬河画是人们过春节的主要消费品。现在,除了冬河画,还有木画、铜画、刺绣等其他种类的画作。人们的选择更多了,导致冬河画逐渐式微。冬河画的消费量下降了,靠画冬河画为生的工匠数量也大幅减少。”
河内地区著名的民间绘画流派——杭仲画派,其代表作有《鲤鱼赏月》、《四贵草》、《松菊竹杏》……如今只剩下一位画家黎廷彦,他已年迈,仍在默默地从事这一职业。
![]() |
| 杭重民间绘画。 |
工匠黎廷彦分享道:“杭重画的技艺不如以前发达了。这门手艺也很讲究,需要巧手和辛勤的劳动。杭重画比其他类型的绘画更费力,因为必须用画笔一色一色地涂抹,不可能快速完成,也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与北方民间绘画一样,南方民间绘画,如布匹包裹画和布画,如今也只剩下一位艺术家。又如,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承天顺化省新村民间绘画,也正逐渐消失,面目全非。新村许多独特的绘画和版画已不再是原作,而是失传于民间。
顺化艺术大学校长潘清平副教授博士表示:生村绘画是古都顺化常用的木刻画,其唯一用途是祭祀,祭祀结束后便会被焚毁。因此,至今只有木刻版画仍是珍贵的文物,保存在生村资深绘画艺术家奇友福先生的家中。
他是这一领域最后一位仍能创作并雕刻出真正体现古代辛赫村民间绘画精髓的艺术家。这表明,与过去相比,这种绘画的规模已大大缩小。只要人们依然信仰精神,这些绘画就能流传下去。
据VOV报道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