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ang Ngoc Hien,文化文学研究员
1930年出生,家乡:德丰、德寿、河静省,主要作品:
1930 年出生;家乡:德丰、德寿、河静
主要著作:
- 研究、论文:马雅可夫斯基这个人,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歌(研究,1976 年);当代苏联文学(1987 年);文学 - 文学研究(1990 年);近与远的文学(2003 年);文学哲学和文学哲学(2006 年);文化与文明,“真理”文化与“变革”文化(2007 年)......
- 翻译:古代文化范畴(古列维奇译,1997年);东方智慧与西方哲学(弗朗索瓦·朱利安译,2000年);1985年越南作家协会奖(译作Maiacopxk,喜剧)……
![]() |
在教学中,他以勇于打破陈规而闻名,总是用多维度的视角引导学生和同事探索新课题。在科研中,他以能够把握现实、用极具辨识度的语言概括现实而闻名。人们为此钦佩他,有时甚至想与他争论以“澄清事实”?!
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抗击美帝国主义的胜利浪潮高涨之际,当代文学开始走上新的道路,既要真实、充分、英勇地反映抗美救国战争,又要真实、充分、英勇地反映和平统一时期的国家现实——既充满自豪和喜悦,又充满悲伤和忧虑……当时,黄玉贤评论说,我们的文学早已是“道德”文学,我们是根据“道德现实主义”进行创作的。这篇题为《论近期我国文学的一个特点》(《文艺报》1979年第23期)的文章在创作和研究界引起了轰动。当时,人们无法忍受这种旨在“降低”当时文学价值的直白概括,也不认同他的观点。当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和研究者开始认同他的观点。
开拓进取是理论思考的必备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玉显是我国少数具备这种素质的人之一。黄玉显顺应“勇往直前”的潮流,全心全意地鼓励阮辉入和谢维映在艺术思维上的大胆创新,以及他们运用独特而有力的散文艺术技巧。在这些方面,他既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助产士”,也是一位严肃的导师和引路人。
他并不祝愿阮辉入的创作之路一帆风顺,而是提醒阮辉入要努力克服荆棘。他指出阮辉入的潜力和独特之处:“阮辉入在描写人性的卑劣和卑鄙时,他的文字常常带有一种麻木的感觉。这种感觉的背后是人性的痛苦。一种无声的、平静的、却又深刻的痛苦。痛苦是作家描写负面事件的最大权利。”……他还在另一处提醒阮辉入:“要改造社会,就必须改造人的心理……仅有情感是不够的,如今的人们要求公平和清晰的算计。”
有人评论说,黄玉显是一位思辨理论家。这或许是基于他本人的著作和著作集,以及他所构建的论证体系。
然而,必须承认,如果不读书思考,不懂得总结概括……又从何获得知识去思辨呢?黄玉显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年逾古稀,却依然坚定地钻研东方文化,探索西方哲学的宝藏和独特之处。
这一新的历程在他身上催生了一些新的成果,例如《古代文化范畴》(古列维奇译,1997年)和《东方智慧与西方哲学/建立伦理学基础》(F.朱利安译,2000年)。黄玉显在这两部奠基性著作的基础上,在完善现有框架的同时,继续创作了《文化与文明/真理文化与易经文化》一书。在这篇论文中,黄玉显再次展现了其热情而经验丰富的开创精神。
黄玉显并非一位纯粹的理论家。他是一位真正的理论家——评论家,总是适时出现。他曾坦言:“好的批评能让读者热爱文学。热爱文学就是热爱精神价值,这种热爱的枯燥乏味是当今世界的悲哀之一。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写作批评也不能缺乏灵感。评论家是意见坚定的人……”这些宝贵的自白,总结了他自身的经验,并观察了同行的成功与失败。
黄玉显最近发表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观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他写道:“文高《天泰》是唯一一部(世界文学中)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人永恒乡愁来来往往的著作,在仙境中追忆凡间,在凡间追忆仙境。”
八十岁高龄的黄玉贤依然勤奋读书写作(用电脑),有些不愿去人多的地方,生怕浪费时间。几十年来,黄玉贤似乎一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作家,他的文章一经投稿,便立即被人阅读和发表。
他原本是教师、翻译家,如今人们称他为研究员、理论家、评论家……甚至教授,尽管他并没有完成晋升的程序。黄玉显勤奋刻苦,接受辩论,做出贡献,他是一位教师——一位人民的教授吗?
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