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通——一位具有“艺人”气质的诗人

丛健 DNUM_CAZABZCACD 08:24

(Baonghean.vn)——已故诗人黄忠统(1925-1993),乂安人,刚刚被国家主席追授胡志明文学艺术奖。这项荣誉不仅属于他的家人和家族,也属于他的家乡。

来自地球的“滋养”

诗人黄忠统(1925-1993)出生并成长于义安省琼琉乡(原名陶杜庄),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学府”。这里“培养”了许多领域的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学艺术领域。

有人毫不犹豫地断言,琼村有一条“文脉”,意思是这片土地上流淌着代代相传的文学血液。诗人黄忠统仿佛从这条传统血液中汲取了能量,很快就在越南文坛崭露头角,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曾就读于荣国立学校,后来投身革命,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已故诗人黄忠通。照片档案

文学研究者和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主题,黄中统总能创作出带有生活印记的好诗。例如,在抗战建国时期,诗人的《破土歌》为激发全民劳动生产意志力和决心做出了贡献:我们的双手创造一切/凭借人类的力量,石头可以变成稻米”。

又如《你何时归来》这首诗,温暖感人地描写了军民关系:“兄弟俩在门前高高兴兴地回家/一群小辈高兴地跟在后面/老母亲穿着棕色的衬衫/高兴她的孩子们刚从深山老林回来….

这是《校长》一文中赞扬上世纪60年代合作经济发展的图片:我举起手,在绿色的田野里画下明天的画卷”

特别是在学习、研究胡志明主席诗歌时,黄忠通的《读胡伯伯诗》一诗被视为“指南针”,在探究其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方面具有方向性意义:“我读了数百首诗,数百个美丽的想法/光芒照耀着绿色的头发/胡伯伯的诗,钢铁般的诗/但仍然充满无限的爱”。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多少概括了胡伯伯的诗歌风格,闪耀着“钢铁”的光芒,既有战斗精神,又充满诗意,充满深情。

黄忠通的诗歌被认为既质朴质朴,又富有沉思和哲理,这源于真挚的情感、真挚的感受和贴近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审美理念。

Quynh Doi 公社,Quynh Luu 区(义安省)——诗人 Hoang Trung Thong 的故乡。照片:Dinh Tuyen

诗人的创作往往与生活紧密相连,却又不轻易动笔,与生活气息相伴而行,并受到热烈的欢迎。因此,黄忠通的诗歌具有一种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朴素之美。

“宜和学者”特色

除了诗歌创作,黄忠通还从事研究、文学评论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为翻译和介绍杜甫、陆克杜、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西蒙诺夫的众多诗歌作品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参与了越南李陈朝诗歌的翻译工作……

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多才多艺、博学多识之人,既通晓国学,又精通东方文化,又能融会贯通、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创造出自己宝贵的财富。

诗人黄忠通面容和蔼,五官深邃,额头高耸,白发白须,散发着睿智的气息。正如韩麦秋所言:“诗人的风采如同他的诗篇。”诗人的性格始终质朴、淳朴,而且非常真诚。

在他担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期间,在文学院工作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位领导者,但为人朴实、随和,不谙官场之道。因此,我们的诗人交际能力很强,身边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文化界的伟人,例如诗人春耀、佘兰园、安寿、蒙雪;著名画家,例如杨碧莲、阮尚、叶明珠……

诗人黄忠通(坐在中间)与诗人宝廷江(最左边)和画家梅文贤。图片由他提供

诗人黄忠统受托德庄“栽培”,既才华横溢、博学多识,又不失“义和学者”的“狂”。曾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在黄忠统所长手下担任研究员的副教授、博士阮友山说:1980年,组织上建议他考教授职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他说:“我是个诗人,这就够了。还剩下哪个教授?”当有裁员计划时,他说:“先裁掉我。工资这么低,他们去哪儿?”……

诗人黄忠通的妻子是琼村富户人家的贤惠姑娘胡氏花。两人经媒人介绍相识,但生活和睦,真心相爱。

尽管丈夫喜爱诗歌、美酒,并且沉迷于朋友,但华太太仍然全心全意地爱着他、服侍他。他们一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河内,育有五个孩子,分别以五朵花命名,个个都事业有成:碧红(Bich Hong)、碧莲(Bich Lien)、碧荷(Bich Ha)、香阳(Huong Duong)和芳薇(Phuong Vy)。

可以说,黄忠统的一生精彩纷呈,充满诗意,与家人朋友相伴。后世将永远铭记他留下的一切,并满怀感激和敬意。他荣获胡志明文学艺术奖,这足以说明一切!更早之前,荣市就有一条以他命名的街道!

2001年,诗人黄忠统被追授国家文学艺术奖,2022年底,因其诗集《我们走的路》、《帆》、《波浪》、《诗歌的无尽声音》被追授胡志明奖。

他生前身兼文艺学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杂志主编等重任,但最让他自豪的是自己是一位诗人,也正是这一点,让他更加受到世人的喜爱和了解。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黄忠通——一位具有“艺人”气质的诗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