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只需学习4门必修科目。
根据最新修订的普教计划,中学生将由目前的13门科目减少到7至8门必修科目和4门高中科目。
教育培训部刚刚调整完成了最新的普通教育大纲草案,草案规定,学生现在必须修读13门科目,而初中的必修科目将减少到7-8门,高中则减少到4门。
![]() |
林同省部分中学和高中的学生在绿意盎然的森林中参加实践课。根据新一轮普通教育计划草案,教育培训部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和体验。——图片:Phan Thanh |
根据草案,将由传统科目整合而成的新科目,或根据其内容、性质和教育意义的变化而改变名称。
根据普通教育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学校可以灵活地制定或申请制定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教育计划。这也适用于未来将使用的主流教科书。
增加选修内容
教育培训部副部长阮永贤在接受《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普通教育课程的科目体系旨在确保教育内容均衡,适合各年级和各班级,上下级课程保持一致,低年级课程高度融合,高年级课程逐步分化。该课程体系也经过调整,与世界许多国家兼容。”
按照上述草案的设计,三个教育层次设有八个教育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伦理-公民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信息技术。
每个领域都将有核心科目,并根据班级和水平进行调整。例如,1、2、3年级的科学教育领域将设置“我们身边的生活”科目,4、5年级将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科目,分别对应社会科学(融合历史、地理等传统学科内容)和自然科学(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学科内容)。
如果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中学)融入了许多传统学科和新学科,那么在高中阶段,则回归了一些传统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同时融入了许多具有较高职业导向的新学习课题。
与以往多份征求意见稿相比,新点在于,在三个层次的教育中,学科体系均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在选修科目群中,也包含多种类型:学生可以选择或不选择的选修科目;学生必须在科目群中选择一门或几门科目的科目;学生可以在某一科目中选择的内容……这种选修内容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多。
中学阶段,学生将不再像现在这样学习13门科目,而是大幅减少必修科目数量,初中阶段仅需7-8门,高中阶段仅需4门。文学、数学、祖国公民身份和外语1(由学校选择)是高中生的四门必修科目。此外,高中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内容的科目或科目组。
阮永贤副部长表示:“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改选修科目和学习主题。但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规定完成最低数量的科目和学习主题。课程将留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进行此类更改。”
强调创作体验
以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导向,教育培训部在学科建设定位上也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的体验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设合适的学科建设方案。
例如,在文学方面,教学方法以活动学习为主要原则,鼓励和创造学生读、写、说、听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越南语水平;鼓励独立和创造性思维,限制机械记忆......
此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创意体验活动和科学技术研究。其中,创意体验活动面向1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
这是运用知识、技能和个人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式,从而形成一般和具体的能力(组织活动、管理生活、定位、选择职业……),促进每个人自身的才能。
每个科目都强调创造性体验,并设计成单独的活动来综合应用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适合不同目标的多种组织形式和操作方法。
“如果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意体验活动注重培养品质、个性、习惯和生活技能,那么在职业导向阶段,创意体验活动则更多地关注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要求,学生有机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体验不同的职业”,副部长Hien解释说。
通识教育计划还规定了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专业学习课题的实施。这也是一种体验形式,让学生能够运用和综合多学科知识来创造实用产品,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题学习、学习项目学习、科研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学、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习惯于讨论、辩论,懂得表达和说服。
阮永贤副部长表示,普通教育计划的亮点和本学科计划的方向均来自于现行普通教育计划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总结实践和在学校开展实验。
其中包括:开展综合学科教学;组织科技竞赛、跨学科知识应用竞赛;落实学校教育计划自主权,主动为师生设计教学项目;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创新课堂组织管理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为方向(在中小学推行的新型学校模式)……
特邀客座讲师
选修课教学的组织根据学生需求和各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允许学校聘请客座教师或派学生到邻近学校、小组/班级学习,以增强满足学生需求的能力。
阮永贤副部长表示,为确保该计划的稳定性和发展性,该计划正式发布后,在实施过程中仍将广泛听取管理人员、教师、学校、教育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培训部每年都会组织评估,研究必要的调整,并对实施调整的方案提供指导。
自2018年起滚动实施
2018-2019 学年:在 1、6 和 10 年级实施新教科书计划。
2019 - 2020 学年:在 2、7 和 11 年级实施。
2020-2021学年:在3、8和12年级实施。
2021-2022 学年:在 4 年级和 9 年级实施。
2022-2023学年:从五年级开始实施。
此前,在教育史上,越南在普通教育课程和教科书方面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
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56 年改革。
1981年的教育改革方案标志着全国普通教育体系统一于一个项目——教科书。
第一个高中试点项目是在 1989-1992 学年,第二个试点项目是在 1993-1994 学年。
2000-2001年,教育培训部门进行了普教课程和教材改革,2002年这项课程和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并持续至今。
*理学硕士 Ha Huu Thach(胡志明市第二郡 Giong Ong To 中学校长):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
我认为,普通教育方案草案中提出的高中必修科目从目前的13门减少到4门,初中则减少到7-8门,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是教育培训部的显著进步。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减少必修科目数量将有助于减轻高中生的学习负担。
![]() |
哈友石先生 |
保留高中四门必修科目,即文学、数学、公民和外语1,也与全国高中考试的定位相当契合。学生也可以轻松识别和注册选修科目,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服务。
然而,我仍然怀疑“祖国公民”这门课程是否真的属于一门伦理——公民教育课程。我的观点是,这门课程需要融入历史知识,才能满足当前融合时期的教育需求。
* 阮光明先生(胡志明市阮公支高中教师):减少学术和理论,增加应用和实践。
我对草案中提出的“高中只设4门必修科目”的内容感到担忧。乍一看,减少科目数量似乎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实际上,造成学习负担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系过于学术化、理论性过强,塞入了过多的知识。如果真想减轻学习负担,就需要减少理论性内容,增加应用和实践环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发现这门学科在生活中非常有用。这样,他们就能学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愉快。
![]() |
阮光明先生 |
如果高中阶段只规定四门必修科目,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不均衡,有些科目虽然在生活中非常必要,却永远学不会。比如历史和地理,虽然非常必要,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草案没有把它们列入必修科目,或者把它们并入四门必修科目?试问,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如果不懂国家历史或区域地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丁光宝教授(河内师范大学前校长):师范学校必须采取行动。
为了有效实施新的通识教育方案,从方案制定之初就必须考虑教师培训创新的问题。新的通识教育方案的创新点之一是融合教学(跨学科和学科内),而以往教师的培训仅限于单一学科。因此,师范院校必须紧跟步伐,创新培训方式,提供新的师资来源以满足这一需求。
![]() |
丁光宝先生 |
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意味着教师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接受更多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这些都是师范院校必须关注的问题,以便能够承担起培训和教育教师的职责,满足新通识教育计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 黎玉叶先生(胡志明市教育培训部原初等教育处处长):现代性与民族认同
普通教育项目是现代化、民族认同性的教育项目。例如,现行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和能力,强调“以家庭、宗族、祖国以及学习和生活中必要的习惯为主要取向”。
各级教育培养素质和能力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和具体。热爱生活、独立生活、负责任的生活,以及自学、解决问题和创造、沟通、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能力……这些正是越南人的素质,也是现代越南人的能力。
据《青年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