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讨会“黎洪山同志与革命和祖国义安”
(Baonghean.vn)——“黎洪山同志与革命事业及其祖国乂安”学术研讨会旨在更充分地纪念和肯定黎洪山同志对越南革命事业的贡献。此次研讨会也为探讨如何保护和发扬黎洪山同志在乂安省南丹的遗物价值提供建议。
7月15日上午,文化体育厅配合南丹县人民委员会举办“黎洪山同志与革命和祖国义安”科学研讨会。
出席会议的中央代表有:胡志明学院院长、党的领导李越光副教授、博士;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席邓文排副教授、博士。
乂安省方面,省委常委、省人民议会常任副主席阮南定,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文化体育部部长陈氏美杏,省直机关省委常任副书记黄文年,旅游厅、科技厅、省政治学校、南丹县人民委员会及相关机关、行业、领域和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
![]() |
会议现场。照片:清琼 |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黎宏山同志本名黎文峰(俗称黎文潘)。1899年出生于南丹县春辽乡春和乡的一个贫苦儒家家庭。春和乡是人才辈出、爱国革命传统的故乡。
1920年,他告别家人和祖国,前往泰国岱礁(潘佩珠和邓树华建立的越南人民爱国根据地),改名为黎洪山。后来,黎洪山同志被邓树华同志派往中国海南岛学习。1920年底,黎洪山同志抵达广州。
![]() |
胡志明学院院长、党组成员、副教授李越光博士,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席、副教授邓文排博士,省委常委、文化体育部部长陈氏美杏共同主持会议。图片:清琼 |
黎洪山同志在国外工作十三年,换了二十五次名字,被党委派从事各种革命活动。尽管他多次被捕,遭受敌人的拷打、贿赂和利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
1933年2月20日,黎洪山同志在家乡南丹县春化乡被处决。他的遗体被族人运回,安葬在距离处决地点300米的丹内高丘上。这对我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 |
南丹县春化乡黎洪山同志纪念馆。摄影:Ho Ha |
![]() |
国家级文物新山庙(南丹县春化乡)——黎洪山同志的祭祀地。图片:Ho Ha |
省委书记、文化体育部部长陈氏美行同志在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黎宏山同志的革命生涯是祖国和民族传统的继承,具有爱国青年的精神,充满雄心和理想。
黎洪山同志在磨练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并成为当时越南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整个过程是一场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的斗争,展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艰难困苦面前不退缩的气概和姿态。黎洪山同志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为目标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不移的精神,是下一代人的宝贵教诲。
![]() |
省委常委、文化体育部部长陈氏美行同志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图片:清琼 |
推动黎洪山同志遗产研究与保护
事实上,过去已有不少文章和杂志提及黎洪山同志的背景、生平和事迹,但这些文章多侧重于狭隘的评价,尚无全面深入的研究。
因此,推动研究、保存和维护以黎洪山同志为榜样的遗产,为子孙后代传承传统,是一项必要且有意义的任务。
![]() |
参会代表均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图片:Thanh Quynh |
在30多位科学家、研究人员、领导、地方当局的参与下,“黎洪山同志与革命事业和祖国乂安”科学研讨会通过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科学报告和意见。
与会代表、科学家和历史见证者进一步阐明了黎洪山同志人格和理想的形成历史影响以及他启蒙和参加国内外革命的历程。
研讨会详细介绍了黎洪山同志的活动情况;评价和肯定了黎洪山同志在越南共产党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越南革命运动的影响。
![]() |
研讨会上,代表们贡献了许多高质量的评论和意见。图:Thanh Quynh |
会议还以科学、准确的观点,提出了在黎洪山同志的家乡乂安省保护和发挥黎洪山同志生平和革命事业相关遗迹和遗址价值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方向。
研讨会结束时,文化体育部主任对与会代表的热情和高质量贡献表示肯定,并肯定研讨会已达到既定目标。
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黎洪山同志相关遗产、遗迹的保护和宣传,特别是做好宣传工作,配合各级学校在遗迹举办课外活动,使该处成为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的场所。
同时,继续收集文献资料和文物,补充和阐明黎宏山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对革命的奉献与贡献,以提高革命传统教育的质量,培养子孙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