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安民间艺术协会:为唤醒乂安民间文化潜力做出贡献
(Baonghean)——义安省民间艺术协会(VNDG)根据义安省人民委员会第564/UB.QD号决定于1991年10月16日成立,至今已有24年历史。该协会是一个专业的群众组织,是文学艺术界的成员,也是越南民间艺术协会的基层组织。协会根据越南民间艺术协会章程开展工作。目前,协会共有62名会员,其中中央会员30名,地方会员32名。
乂安省民间文化艺术协会主要从事三项工作:收集、研究乂安省民间文化;配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活动,编写乂安省民间文化艺术相关著作;传播、教授、介绍民间文化,特别是乂安省民间文化,在人民心中和生活中重振真正的价值观。
该协会的活动为激发义安乃至整个义安省的民间文化潜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实施了许多大型、重要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例如:《义安歌谣》(2卷)、《义安民间故事宝库》(3卷)、《义安歌谣宝库》(9卷)、《义安民间文化地理学》等。各地区的文化地理书籍:Quynh Luu、Dien Chau、Tuong Duong、Quy Hop、Hung Nguyen、Nghi Loc,以及目前的大型图书系列 Nghe An toan chi 22 卷,印刷卷:Ninh Viet Giao 的 Ca dao、Truyen truyen va Giao Giao、Phong tuc、Le Tai Hoe 的 tat quan xu Nghe、Van hoc do dai Nguyen Thanh Tung 的 dai - Hoang Minh Dao,Tran Minh Sieu 的 Lich su。
2006年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协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会员们积极参与协会各项职能和任务,积极参与文化、民间艺术等领域的多项科研项目。虽然大多数会员已退休,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从事志愿工作,但出版、推广和教学成果丰硕,实属不易。
在收藏和科研活动方面,协会已获得中央政府资助的课题和项目有:宁越教副教授的生育文化研究;阮春德委员的富多村文化研究;阮青松委员的安山地区文化研究;黎太和的泰国民族排箫制作研究(文化体育旅游部委托);陈友德委员的春郁、琼莲、琼琉村民俗文化研究。
2007年地方协会投资的项目和主题包括:Lo Khanh Xuyen的Hat Giao Duyen Thai; Hoang Nghia Nguyen 的 Ca Tru Phuong Yen Ly。 2008 年包括:Duong Hong Tu 的《Khen Mong Nghe An》; Vi Van Thua 的 Chang Hun 和 Nang Ny; Lo Khanh Xuyen 的《Dong Chau - Cau Khoe》; Nguyen Thanh Tung的大蔡民俗文化;潘巴汉 (Phan Ba Ham) 的《义安民俗学家》。 2010年:Van Loc村,Hoang Anh Tai的文化之地;黄明道关于学校民间文学教学的若干问题Phan Ba Ham - Nguyen Tam Can 的连治村民俗文化; Nguyen Thanh Tung 的 Tam Son 和 Anh Son 公社的民俗文化; Phan Xu Thanh 设计的 Yen Thanh 乡村公共住宅;东教泰,拉关勉;坤静芒故事,山文平;镇詹庙史,罗庆川。2011年:佤族民歌与音乐,杨红图;黎利与蓝山起义传说,黄明道;三黎乡民俗文化,阮青松;乂安泰语,关韦勉;泰披香崇拜,山文平;长山民俗文化村,潘巴涵-阮心坎。2012年:中部山区集体住宅,潘春青;富宁村庄灵魂,潘巴涵-阮心坎;传说开始的地方,山文平。2013年:泰国人的祖先崇拜,山文平;低地文化,作者:潘巴涵-阮三振;义静民俗文化中的已故亶人故事,作者:阮青川;义静民歌中的亶语,作者:裴氏道;村舍传奇,作者:潘春青;亶族民俗文化,作者:关伟勉;丧葬手册,作者:泰辉碧;亶安佛教的兴衰与民间意识,作者:陶三静-胡孟河。2014年:亶孟族葬礼,作者:杨红图;神话词典中主题的应用,作者:阮青川;越南传说类型研究,作者:黄明道;归合的泰国婚礼,作者:拉关勉;七号公路一带泰国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作者:裴氏道;河神,作者:陶三静-陈孟强;黎大和的越南人的婚礼过程和仪式......这些是研究乂安省各民族、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土地、村庄、公社、地方的民间文化的研究课题。
除了民俗文化题材外,会员们还致力于编写多部有关乂安及乂安地理、文化、地方史、国家、人物、文物、著名景观等方面的书籍,如:陈明绍著《人才辈出的灵田南丹》、黄英台著《才子黄达通》、阮青松著《安山古村》、黄英台著《乂地名医》、黄英台著《乂人心中的同溪原树子》等。
会员已出版的著作和书籍:黄明道著《关于在学校教授VHDG的一些问题》;陶三静著《探索义安文化遗产、黎朝历史传奇通道、卡奇杜寺遗址和宁韦将军陵墓》;阮春德著《童话诗学》;陶三静(主编)著《义安敕令》;范俊武著《中世纪越南文学中的富风格和中世纪越南政治文学》;黄英台和陶三静著《河谷地区精神》;泰辉碧著《葬礼手册》;黎太和-阮文松著《我们村庄的谚语》。
特别是在义安、河静两省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夷族民歌列入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期间,协会成员积极参与,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黎涵、清琉、丁宝、宋涛、潘清等前辈……2014年,有6名成员参加了国际夷族民歌研讨会,其中:阮春德作了关于保护义静民歌问题的发言,黄明道作了关于义静夷族民歌的文化价值和影响的发言,黎大和从历史和社会角度作了关于义静夷族民歌独特性的发言;邓青琉介绍了乂安省蔚族和戎族民歌的保护和弘扬工作;陶三静介绍了乂族和戎族民歌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包括图书馆藏书和文献以及乂安省蔚族和戎族民歌书籍和文献目录;黎涵介绍了乂安省抒情歌曲和革命歌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
因此,仅以收集、研究、推广民间文化文献的功能来计算,初步统计,已有科研成果63项,印成书籍18部,达数万印页,在中央和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
关于协调、联系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弘扬民间文化的职能。上一届,协会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如编写了《乂安全史》丛书,组织了多次在全国有影响的乂安名人、文物学术研讨会,具体有:爱国英雄潘佩珠学术研讨会;贡庙和四位圣女学术研讨会;阮深化潘淑竹公祠学术研讨会;演州蛇神庙黑灵山丘学术研讨会;越南第一任教育部长高宣德学术研讨会;乂安“虎、夷、岩”民歌学术研讨会;改革派阮长苏学术研讨会;乂安佛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研讨会;爱国英雄阮标学术研讨会……
在教学方面:除了荣大学和义安文化艺术学院外,义安团员还参与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教学。义安广播电视台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界成员向远近民众传播和传授维族和延族音乐遗产的平台。为这一领域做出贡献的典型核心成员包括:范俊武、黄明道、黎太和、张文玖、黎涵、清闾、进勇、丁宝、潘清、文世、黎清……
协会的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通过中央和省颁发的优秀竞赛旗帜、奖牌、奖状和奖项得到了充分体现。宁越教副教授曾荣获劳动奖章和国家奖(第一期,2001年),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拥有最多义安省文学艺术作品的人。协会的许多成员曾荣获1至4-5次奖项,其中包括越南美术协会年度作品奖、义安省何春香文学艺术奖以及在国家和省级艺术节上获得的多项金奖和银奖……
迈向新一届代表大会(2015-2020年),协会将继续弘扬上述成就,克服困难,鼓励会员积极为义安省VHDG的发展作出贡献。
陶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