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卫湄公河边境,4000多名士兵牺牲
20世纪80年代,为保卫渭川(河江)边境,越南军队9个主力师和大批部队直接参与战斗,击退了中国军队的入侵。
7月14日上午,在河内国防部大厅,近600名在边界战争期间在渭川前线(河江省)作战的老战士代表首次举行会议。会议介绍了渭川—河江前线老战士协会联络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由31名成员组成。原第二军区副司令员阮德辉少将担任联络委员会主任。原国会副主席、原第二军区司令员邓君瑞中将担任名誉主席。
![]() |
阮德辉少将,曾任1985年至1989年毗川方面军参谋长,现担任联络委员会主席。图片来源:PX |
代表们回顾了保卫河江边境的战争岁月。阮德辉少将回顾了中国在两次抗战中提供的援助,并强调越南人民不会忘记这一点。然而,他也回顾了中国在1974年、1979年和1988年侵犯越南主权的事件,并提醒说:“他们现在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制造既成事实,目的是吞并越南的边境和岛屿领土。”
1979年2月,60多万中国军队侵入越南边境,有些地方深入内陆50公里,摧毁并夷平了老街和高平两市、谅山市部分地区以及许多村庄。作为这场战争的一部分,从1984年4月到1989年5月,中国先后从10个主要军区中的8个军区调集了50多万军队,全面进攻河江边境,重点进攻渭川县,并计划将边界重新划定至清水河以北。
“这是自1975年越南战胜美帝国主义以来,越南发动的最大规模侵略战争。战争最激烈时,仅三天时间,中国就向渭川地区发射了十多万发炮弹。战争持续了五年多(1984年至1989年),如果从1979年算起,战争长达十年。”曾任1985年至1989年渭川方面军总参谋长的阮志雄如是说。
为保卫边境,9个主力师及多个团、营直接参加了渭川前线的战斗。
越军在1509、1100、772、685、多伊、古一、邦汉等高地上进行了极其惨烈的保卫战。战争结束后,一些高地被炮火夷为平地,高达3米以上,惨烈程度堪比“世纪石灰窑”。越南军民毙伤数万中国军队,迫使其撤退至边界以外。
少将表示,上述胜利归功于党的领导,直接归功于中央政治局-军委、国防部的指导以及我军民的团结一致。他还提到了当时在场的一代领导人,例如时任河宣省副主席的河氏洁女士,时任方面军司令、后任第二军区司令的党君瑞中将。此外,还有当时为士兵提供物资的著名“火线”商店的店长奥贵女士和副店长方女士。
“这场胜利是英勇的,但损失也巨大。超过4000名官兵阵亡。他们大多数都是20多岁——和我们今天的子孙后代一样大。” 胡伊将军强调道。
至今,渭川战场上仍有2000多名烈士遗体散落各地,尚未被收拾。许多伤残军人尚未获得任何抚恤金,烈士墓地也未命名,数千公顷的丘陵和山区仍然埋藏着影响人民生活的爆炸物。每年重大节日,人们仍然需要默哀,更不必说数千名烈士的巨大牺牲,以及为保卫渭川边境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与当时的战争规模相符。
![]() |
毗川前线联络委员会今天上午在河内成立。图片来源:PX |
前国会副主席、第二军区司令邓君瑞中将对此深感感动,因为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举行这样的会议。他表示,在保卫渭川边境的战斗中,我军和人民面对的不是人数少的中国军队,而是规模庞大、战略精明的中国军队。但我们最终战胜了他们,这是维护边境主权决心的胜利。“历史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也不允许任何人忘记,”他肯定地说道。
省委书记赵大荣通报称,在这次战争中,河江省动员1.2万名一线劳工和2万名低地民兵参与挖掘数万米战壕、道路,并提供粮食和补给……构筑边境防线,抵御侵犯。
他说:“在1984年至1989年的五年保卫边境战斗中,河江省从一开始就面临战争,也是最后一个逃脱战争的地方,遭受了巨大的损失。4000多名战士牺牲,9000多名官兵受伤。”
为缅怀烈士功绩,中央书记处同意河江省配合有关部委对渭川烈士陵园进行修缮、美化,使其成为国家公墓,并修建胜利纪念碑群。
他说:“该省还制定了在西罗江-北渭川建立历史遗迹项目的政策,以表彰在此战斗的部队的贡献,体验旧战场的旅游,并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传统。”
联络委员会领导还向党、国家和军队提出6项建议,即:向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宣传教育关于河江边界战争的知识,寓意“彻底击败中国侵越边界的战争”;组织队伍在战争中排除地雷、爆炸物,解放祖国;组织队伍搜寻和收集烈士遗骸;在河江直接作战的部队要编写符合战争史料的战争史书,展示战争文物,教育子孙后代;修建纪念区、胜利纪念碑,重新规划渭川公墓;举行仪式缅怀在前线牺牲的英雄烈士,组织关于保卫边界战争的科学研讨会。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