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靠劳务输出致富

DNUM_CJZADZCABC 18:19

(Baonghean.vn)——看到我们欣赏这栋位于 Thuong Nam 教区中心的两层楼房屋,房主 Nguyen Ngoc 先生……

(Baonghean.vn) - 看到我们赞叹这栋矗立在上南教区中心的两层楼房,房主阮玉山先生(南丹县红龙乡第4村)自豪地说:“这些房子都是我三个出国打工的孩子建的……这里的几十栋高楼也是出国打工的人的功劳。”

每个家庭...都出国工作

红龙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红山说:红龙公社是纯农业公社,除了种地、养牲畜,没有副业,大家虽然努力工作,但生活还是温饱问题。2006-2007年,劳务输出运动带来了新的风向。公社党委颁布了关于劳务输出的决议。政府主动联系了一批具有劳务输出职能的单位,免费为大家提供体检、护照制作、语言学习、办理相关手续等服务。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报名参加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公社政府的想象。

在带我们去外地务工人员家属的路上,孙先生激动地说道:“走在公社里,每栋高大、刷着新漆的房子,都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家。确实,这里有很多宽敞的房子,两三层楼的房子,“和城里的房子一样大”。




红龙公社(南丹)的宽敞房屋是用在国外工作的工人寄回的钱建造的。

在红龙村,很多人通过专门的劳务输出公司外出务工,也有人将工作承包给“中介线”、“家属线”……先走的带动后走的,形成了一种流动。10年间,全村有近千人出国务工。当时,全村大约有200人在韩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务工……这些工人每年寄回家乡的钱高达数十亿越南盾。这正是彻底改变这个贫困村的资源。

有责任心的“单亲爸爸”……

公社文化委员会主任范洪山先生的妻子在台湾工作6年多。除了公社的工作,先生还饲养牲畜,在4亩稻田、冲积地上生产,代妻子照顾年迈的父母,把3个孩子抚养成优秀人才,把国家和家庭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妻子出国工作期间,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现在已经以42.5的成绩考入县级当正基学校十年级;二哥也考入荣市大学。先生分享道:妻子离家很久了,我这么辛苦,也习惯了。妻子的合同只剩一年到期了,这次我不会再让她续签了。

和妻子在台湾工作了5年的孙先生一样,42岁的阮文良先生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猪圈里的5头猪煮一大锅麸皮,然后赶紧给80多岁的母亲和3个学龄的孩子煮饭。吃完饭后,他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卷起裤腿,和饿得气喘吁吁的猪们搏斗。梁先生擦了擦汗,开心地夸耀道:“我不仅养了水牛和猪,还在4亩稻田和1亩冲积地上种了庄稼……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虽然少了妈妈的关爱,却依然听话、勤奋学习。我的大女儿考上了区重点中学,我的六年级学生在区英语网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还在区象棋小组赛中荣获一等奖。”

梁先生说:以前,他家是附近最穷的,每天靠吃饭维持生计。自从妻子去台湾帮忙做家务后,父子俩的生活有所改善。“努力工作”,他们还添置了生活必需品,盖了一栋宽敞的多层住宅,总花费超过4亿越南盾。

目前全社有196人出国务工,其中女工120人,所以100多户都是单身男人,从种地、养猪、养鸡到养孩子、教育孩子,都由男人包办。阮红山先生翻开书来:概括起来,7村有阮文王先生家,目前有2个儿子、3个女儿、1个儿媳、1个女婿在台湾务工;4村有阮玉山先生家有4个女儿、1个儿子、1个儿媳在韩国和马来西亚务工;3村有阮文明先生家也有2个儿子、2个儿媳在澳大利亚务工……有的家庭,女人都在国外务工,家里过忌日,就只有男人在家。仅在上南堂区,每三户家庭中就有两人有家人在国外工作。有些家庭原本是该乡最贫困的家庭,但随着妻子和孩子在国外工作,他们如今“一跃而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例如阮文良(7村)、陈文海(8村)和阮文南(4村)的家庭。

当我问起“妻子不在家,男人会不会卷入社会丑恶现象”时,公社副主席阮红山(Nguyen Hong Son)显得有些惊讶。他连忙摆手:“不会的,红龙村这两年没发生过什么不好的现象。到了季节,男人们就去耕田收割。闲暇时,他们就做木工活,或者给当地建筑老板打工。”……这或许也是红龙村的特色之一。


玉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红龙靠劳务输出致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