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 Linh:冲积土地的效率
(Baonghean) - 位于林河附近42号堤坝沿线的许多地方,在冲积地收获春季作物后,由于天气变化莫测,经常会将冲积地闲置。然而,兴灵乡(Hung Linh,简称“兴原”)大胆改造冲积地,积极构建一年三熟的生产模式,并增加了收入。
![]() |
兴灵公社第 2 村的农民在改造后的冲积土地上收获夏秋青豆。 |
洪灵乡1A村的裴氏兰女士有2亩冲积地。每年她种3茬作物:春茬种2亩花生,夏秋茬种1亩四季豆,冬茬种玉米。今年她正在收获夏秋茬的四季豆。今年由于年初长期干旱,播种晚,导致收获比往年晚。她说,以前她家只种2亩春花生,6月份以后就休耕了,因为当时正是风暴雨季节,不敢生产。去年,春花生收获后,她整地准备种植四季豆,在风暴季节到来之前收获了四季豆,10月初种植了冬季糯玉米,品种有MX6、MX10等短熟品种。她很兴奋:今年的豆子产量预计能达到每亩3.5公担(往年每亩2.5-3公担),豆子售价2.8万越南盾/公斤,她每亩收入超过200万越南盾。花生产量为每亩1.4公担,玉米产量超过每亩3公担。这样一来,她每年从冲积土地上额外获得近400万越南盾的收入。
兴灵乡2村现有2公顷冲积地,分为两个区域。1区专门种植,年产3茬作物;2区为水牛和奶牛的集中放牧区。目前,2村共有水牛和奶牛350多头,平均每户2-3头或更多,主要饲养信德杂交牛和育肥水牛和奶牛。2村村长阮文景先生说:为保障冲积地作物安全生产,春收后,该村将豆类种植区和牧场区分开来。村里安排人员轮流看管和保护作物,防止水牛和奶牛破坏作物。正因如此,冲积地的生产得以维持。该村庄冬季的玉米产品是丰富的食物来源,避免了水牛和奶牛在歉收季节挨饿。
兴原县兴灵乡位于42号堤坝沿岸,拉姆河畔。全乡共有230公顷冲积地/350公顷农田,主要集中在堤坝外。每年雨季,这片土地大部分被洪水淹没,且受水流变化影响,水位经常波动。兴灵农业合作社主席胡光统先生表示:为了稳定年产量,为转换种植结构、增加产量创造条件,从1976年至1978年,该乡投资兴建交通、筑堤和疏浚沿海积水。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实行一年一熟的政策,作物种类繁多,但效益不高。 2004年,根据政府关于土地生产划分的第64号法令,冲积土地被划分为村组,人均耕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公社组织调整种植结构,规划生产区域,在适合生产条件的土地上种植短期作物,例如豆类、蔬菜、糯玉米、优质红薯等。
长期以来,1B村和3村约30公顷的冲积地一直用于放牧。1A村、1B村和2村、3村共有60多公顷冲积地种植各种豆类和夏秋蔬菜。目前,该公社的冲积地上种植了65公顷春花生、6公顷各种夏秋豆类和15公顷冬玉米。据Thong先生测算,由于冲积地增产,平均每亩地收益达300万越南盾,比单纯种植水稻高出1.3倍。
由于冲积土地上种植玉米形成了储备粮食,加上广阔肥沃的天然草地环境,这里非常有利于畜牧业发展。整个兴灵乡目前拥有1600/1700头杂交水牛、母牛和繁殖母猪。畜牧业产值相当稳定。平均每头小牛售价1700万至1800万越南盾。
兴灵乡的实际成效表明,在冲积地上投资推广种植业、畜牧业和季节性发展模式是正确方向。据了解,目前,兴灵乡在根据新农村规划进行土地转换的同时,正致力于整合地块,继续转换合适的种植结构,规划花生、豆类、玉米、高商品价值蔬菜种植区,集中养殖区,并逐步规划稳定的交通运输系统,为挖掘冲积地潜力做出贡献。
良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