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进(阮雄):凝聚共识,建设强大祖国
(Baonghean) - 兴仙乡是兴原县中部的一个乡,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需求。在实施新农村建设(NTM)的三年多时间里,党委、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为祖国建设日益美丽、雄伟的面貌;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19项标准中的19项,内容完成39项,成为该县较早完成NTM建设的乡之一。
![]() |
兴田公社(Hung Nguyen)的一角。 |
今天抵达兴仙,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通往公社的工作中心。小巷和村道都是新铺的水泥板,公共设施和新建的房屋显得宽敞明亮。看着盖着塑料布御寒的春稻田和大型养殖场的模型,很少有人会想到,不到5年前,5村特罗关田的10多公顷稻田还处于休耕状态,每年只种一季稻,没有效益。兴仙公社农业部部长阮文进兴奋地说:自2010年以来,随着土地的积累,平均每户土地使用量已从8块减少到1-2块。该社已将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为每年两茬,建成30个综合性畜牧场,其中4个畜牧场每家饲养生猪7-10千头,年创收数十亿越南盾。自此,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较以前提高了4倍。
正在村文化馆与群众一起参加体育、文化活动、为即将举行的NTM标准公社接任仪式做准备的5小组村长黎文春表示:“得益于公社党委早日通过决议将任务落实到党支部,我们已出资每亩10万越南盾的稻田用于修建村内道路,每人出资70多万越南盾,并出资砂石用于修建交通路。在出资7亿多越南盾的帮助下,该社新建了价值4亿越南盾的文化馆,修建了运动场,2公里交通路,800米标准混凝土村内道路。此外,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该地区的德仙股份公司扩大了土木和室内木工生产线,为10名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工资为每人每月300-600万越南盾。
![]() |
木工行业的发展,为公社人民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
兴仙公社新农村建设起点较低,目前全社19个指标中仅达标6个。未达标的主要是道路、水利、设施、文化、农村市场、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这些指标的完成需要大量资金,给党委、政府带来诸多挑战。
雄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文幸先生表示:公社将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已着手规划,并制定了落实各项标准的具体路线图。公社党委颁布了关于“聚焦方向”的第05号决议(2011年1月)。各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小组委员会。公社明确了19项社区建设标准和39项目标。公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各种计划和项目资源,争取国家对水泥的支持,并着重调动内部资源,秉持“群众商量、村决定、群众共同受益”的原则。得益于此,经过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全乡已筹集新农村建设投资资金超过1630亿越南盾,其中人民投入占总资金的70%以上。全乡已完成国家标准要求的19项/19项,如期达成2015年国家过渡期目标。
![]() |
雄田乡多功能文化馆。 |
兴田公社决心建设新型农村基础设施,为全面发展注入动力,并选择交通作为突破口。得益于良好的宣传工作,公社建立了一套机制,鼓励各村自发参与,没有抱怨、质疑,也没有拆迁困难。村民们捐建了10多公顷土地用于修建交通道路。
截至目前,全社在提供的水泥基础上已完成如下目标:8公里村间主干道标准混凝土,投资150亿越南盾;近14公里巷道,投资100多亿越南盾;27公里田间道路;5公里混凝土沟;超过15公里排水沟,投资50亿越南盾。新建幼儿园投资75亿越南盾;建设公社卫生站、办公楼、多功能文化馆、体育场,投资近260亿越南盾。目前,7个村都有社区文化馆,其中新建3所,投资30多亿越南盾;改造4所,投资2.5亿越南盾。由此,为地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早日完成新农村建设,兴仙公社的指导思想是集中发展经济,增加民收入,并视其为计划的动力和目标。土地整理后,公社的平均农业用地从每户7-8块减少到每户2.1块,为居民购买近100台农业生产机械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公社充分认识到荣市附近纯农业公社的优势,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向商品经济转型,规划了3个生产区:水产养殖区(37.5公顷)、彩稻区(25公顷)和纯稻生产区(190公顷),规划了5个高收入田地。特别是,30公顷的高产稻田种植了BTE1杂交水稻品种,每公顷产量超过7吨,非常畅销。目前,该社已发展近137个水产养殖综合模式,其中40个模式年创收6亿至10亿越南盾,为众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迈向农业产业化,兴仙乡特别注重发展服务业和贸易业。凭借已投资的基础设施系统,全乡已拥有120个小商户、路面铺装企业、15台磨粉和饲料加工机械、22个砌筑队和近40辆个人货运车辆。其中,4家企业和公司在2、5、6村投资兴建民用木工生产线,为数百名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得益于此,截至2014年底,全乡人均年收入达2250万越南盾,比2012年增加300多万越南盾,贫困率降至4.3%,小康家庭比例快速提升。得益于此,2014年底,该乡生产总值达484亿越南盾,达计划的104%,比2013年增长14.7%,经济结构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
除基础设施和经济外,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全乡100%的家庭拥有视听设备,65%的家庭接入互联网,文化家庭比例超过85%,7个村保持着“文化村”的称号。特别是,小学、幼儿园和中学三所学校均达到国家标准。人口方面,连续9年,80%的村没有生育第三个孩子。环境方面,100%的家庭拥有卫生设施,日常生活使用自来水。国防安全得到全面巩固和加强。凭借这些成果,兴仙公社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坚强民主公社;政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祖国阵线和群众组织年年被评为优秀。
兴仙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弘扬团结精神、发挥模范领导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发扬人民集体民主的宝贵经验。兴仙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明幸激动地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该县将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农业种植业比重,增加农场和家庭农场模式比重,将水产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到12%至23%。重点建设7个大型示范田,水稻、玉米、花生种植面积达到30公顷以上,实现高收入。” 兴仙县党委、政府和全体人民将继续齐心协力,维护和提升新农村建设质量标准,不愧为该县“文化第一旗”。
T.Huong-L.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