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梅:背负新学年重担
会梅有多远?我乘坐夜间“风车”从荣市到桂峰县首府金山,花了四个小时。而从Cam Noc村(Cam Muon乡)中心到会梅也花了差不多四个小时,这段距离大约只有荣市到金山距离的二十分之一。会梅的偏远和孤立似乎源于这里克木族人的原始生活以及他们子女教育的不确定性……
(Baonghean)-会梅有多远?我乘坐夜间“风车”从荣市到桂峰县首府金山,花了四个小时。而从Cam Noc村(Cam Muon乡)中心到会梅也花了差不多四个小时,这段距离大约只有荣市到金山距离的二十分之一。会梅的偏远和孤立似乎源于这里克木族人的原始生活以及他们子女教育的不确定性……
骑着一档摩托车,我们轰鸣着爬上陡峭的山口,半个小时后,到达纳奎镇后,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前往会梅。道路蜿蜒曲折,穿插在翠绿的森林中,偶尔被洞穴、金矿开采点和被侵蚀的岩石泥泞所阻隔。偶尔,我们刚爬上山顶,脚趾就“喘不过气”的斜坡;有时,我们在一条布满湿滑的“和尚头”岩石的小溪边挣扎了很久……导游——甘芒二小学的老师魏文林先生,不时停下来鼓励我们:“这位记者真强壮,走得真快!”我们中午12点后才到达会梅。这时,我还没来得及和“露营”的老师们打招呼,就很快进入了“恢复”睡眠……
除了没有道路之外,会梅村也没有电、干净的水、村卫生所、电话信号,只有几间“学校小屋”,如果不是竹墙周围竖起的黑板,这些小屋甚至会被认为是废弃的棚屋。会梅村其实只是奎溪沿岸一个大约40户人家、近200人的聚居区,行政上隶属于约30公里外的Cam Noc村的一个生产队。不过,由于这里有一所小学,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会梅村为“村”。
2013-2014学年,会梅小学有学生18名,其中一年级5名,二年级3名,四年级4名,五年级3名。罗文兰老师是这里的组长,教2+3合班,罗文清老师教4+5合班,罗文越老师教一年级。罗文兰老师从2004年至今第二次来到会梅任教(此前,他曾在1986-1989年任教)。
根据规定,Cam Muon 2小学的每位外聘教师都要轮流到会梅任教三年,之后可以轮换,主要由男教师接替。Thanh先生曾在东昌任教,2011年与居住在芒彼-通舒县的Viet先生同时来到这里。至于Lan先生,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十年,会梅人不允许他离开。他之所以对会梅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他热爱“播撒文字”,更因为他在这里被认为是一位“有威望的人”。
2009年,甘芒二小派了一位老师来接替兰老师。会梅的人们拒绝了,于是他们带着老师的毯子步行到学校“送回”这位新老师,并“收回”兰老师。当时,兰老师必须去会梅“交罚款”,罚款金额是一只鸡和一坛酒,并承诺一年后再来,这样才能继续在会梅学习。
会梅村的孩子们趟过小溪去上学。
会梅小学的“自习棚”被分成两半,一半是Thanh老师的混合班,另一半是Lan老师和Viet老师的班。每个班只有一套简陋的桌椅。今年一年级的学生比去年多,家长们只好匆忙地多做了一套桌椅。三年级黑板角上写着“4名学生,2名缺席”,问清楚后才知道,又有两个学生被家长送去田里干活,两天没回来了。今天Viet老师背课文,没有按要求带磁性黑板,只好从小溪里捡鹅卵石铺在桌子上,让学生做标记记单词。为了避免合班上课互相干扰,上课时老师还要提醒学生读课文时要小声点……有的学生上学要趟过火雀溪,木桥被水冲毁,淘金者要挖土填上溪水,造成水土流失,桥无法修复。
孩子们的叫声把我从破旧的茅草屋里吵醒,那是会梅学校三位老师的“办公室”。狭小的茅草屋里,摆放着毯子、床铺、书籍和衣服,简易隔断的旁边是厨房的一角,摆放着几个黑色的锅、盐罐、油瓶,以及用三块临时石头搭成的菜架……难道这就是同事提到的,像罗文兰老师这样的偏远地区教师,为了给会梅的孩子们传播知识而坚守了十年的地方吗?会梅小学的学生入学后,无需上幼儿园。
新学年开始时,鼓励孩子们上学是偏远地区老师最辛苦的工作。老师们不得不从学校扛着课本和笔记本,教学材料匮乏。这里的学生没有校服,无论冬夏,都穿着破旧的衣服。魏文杨今年10岁,上五年级,但看起来却像个七岁的孩子。从上学识字到现在,杨竟然不知道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是什么!杨的同学叫文文孟,五年级的文文孟因为记忆力差,还不认识字母“a”和数字“1”。偏远地区的老师们多次提议,但始终没能把身患残疾的杨送去上学。但当问到文文孟爱谁时,他总是会说“爱老师!”
甘芒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吕清平先生表示:公社已规划并动员会梅村民迁往公社中心,但他们仍想长期居住在原址。会梅无法建立村庄,因为无法就地搭建设施。公社刚刚为会梅学校提供了40块瓦楞铁皮,但由于人手不足,一直未能运到。近期,开学典礼结束后,公社将指派青年团派人为教师们的临时住房重新盖顶。 |
以前,会梅人住在简陋的棚屋里,兰老师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他们从政策银行借钱,像现在这样盖石棉瓦或铁皮屋顶的房子。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刀耕火种。刚种下的稻米、玉米、木薯都被毁了,养好的牛水牛也不断受到疾病的侵袭,猪鸡只能任其自由放养,活下来的也就在春节期间被宰杀。他们终年饥肠辘辘,吃不饱饭,更别提为孩子们的教育操心了。
晚餐来了客人,老师们先吃方便面和鸡蛋,等着在会梅唯一一家餐馆里煮好糯米饭。这家餐馆的老板是来自甘诺的梁文焕先生。这家餐馆主要接待路过的淘金者,食物价格往往比县里市场贵一倍。价格实在太贵,老师们“下定决心”不吃早餐,主餐有时是鱼露,有时是当地人送的野菜、竹笋,配上抓来的青蛙和老鼠一起煮;如果想吃肉,他们会步行去纳奎镇把摩托车停好,每个月再骑回家一次“提升自己”。
会美学校4+5合班上课时间。
去年,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被叫去检查旧课,突然晕倒了。老师们把他叫回来喂了他几勺方便面后,才发现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因为他的父母还没从田里回来,只摘了番石榴当饭吃!Viet老师继续说道:“你们在会梅看到过到处都是番石榴吗?虽然不是人工种植的,但它可是货真价实的赈灾树!孩子们很少能吃饱饭,所以每当他们没吃饭的时候,就摘番石榴吃完再去上课!”
傍晚,看到会梅的孩子们攀爬在番石榴树上,争相摘取成熟的果实吃,我对Viet先生的话打消了疑虑。我突然想起Cam Muon 2小学校长Nguyen The Cam先生的分享:学校曾经发起过“团队运动”,学生们捐了两担大米资助会梅的孩子们,但没有家长愿意背回去,学校只好把大米卖掉,换钱以两倍的价格在会梅购买大米。学校也担心会梅“留守村”教师的居住条件,但就在学校主楼,官舍(教师宿舍)是用烂竹子搭建的,已经无法居住;而且官舍也没有了,副校长和校长只能在狭小的教师候车室里办公,那也是“弱势儿童”项目房改造的……
晚餐突然安静下来,兰老师吐露心声:回到海梅学校的喜悦总是伴随着沉重的忧虑,尤其是在冬天,老师们每天都要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脸色苍白、饥寒交迫地去上课。开学时,只有老师和阙老师会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然后马上赶回去向家长们传达新学年的精神。虽然我们知道要让海梅的孩子们识字,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留村”老师们在这个尚未被认可为村庄的地方,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奉献精神!
大雨从小屋漏进来,孩子们辗转反侧,辗转难眠。会梅的夜晚很快就安静下来。会梅的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新学年呢?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吕廷诗先生表示:会梅目前已被列入该县2015年重点建设学校名单;县政府还提醒甘芒乡优先考虑甘芒二小学和会梅的建设。目前,途经会梅的那基(南农)至帕帕克(甘芒)交通线正在开通,我们正在考虑采取先行方案,以便增派人员前往该村开展建设工作。 |
山姆·坦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