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义安大森林的绿色生计发展方向

清福 November 11, 2025 10:29

得益于《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2021-2030年)》,按照价值链发展珍贵药用植物种植区的项目正在为创业者创造机会,吸引投资,并在大森林中创造可持续的生计。

澳洲坚果、鹿茸、巴戟天……生长在森林里

Vườn dây thìa canh xanh tốt ở Tam Hợp
谭合郁郁葱葱的匙羹藤花园为当地居民开辟了新的生计。照片:TP。

通树乡芒彼村村长光文成先生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一年多前种植的澳洲坚果园。成排的绿树成荫,沿着山坡绵延。“最近,根据1719项目,村里有6户人家得到了种植澳洲坚果的支持,我一个人就种了300棵树。这些树苗都长势良好,成活率很高,相信几年后就能结果了。”成先生兴奋地说。

自从澳洲坚果树重新栽种以来,芒皮、芒普和纳隆三村的村民对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更有信心了。村委会也积极参与,与相关机构协调,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和低产山坡进行改造。目前,全村已有29户人家在国家重点项目扶持基金的帮助下种植澳洲坚果。村民们获得了种子、肥料和种植技术指导,并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因此大家都有信心长期坚持下去。

在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框架下,芒森乡正在推行紫豆蔻种植模式,为数十户苗族家庭创造了可持续减贫的机会。该项目总预算为6.6亿越南盾,为70户贫困和近贫困家庭提供种子、肥料以及种植和养护技术培训。近7万棵紫豆蔻树被间作于桃园、次生天然林和2-3年生人工林中,成活率超过95%。紫豆蔻树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由于其发达的根系和富含水分的树干,还有助于森林保护、防火和防止水土流失。

据计算,紫豆蔻从第三年起进入稳定收获期,每公顷鲜果产量可达1-1.5吨,带来5000万至7000万越南盾的收入,远高于种植玉米和木薯。此外,紫豆蔻与其他作物间作,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生态系统,既保护了环境,又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疏松性和良好的保水性。

khôi nhung
天鹅绒树正在义安省的山区乡镇生根发芽。图片:TP

目前,在祥阳县(旧)的多个高地乡镇,如安化、安那、娥美、三泰等,许多农户利用森林和山地资源种植药用植物。在“发展可持续农林业生产,发挥当地优势,按照价值链生产产品”项目的框架下,已推广两种药用植物种植模式,共有35户农户参与。在安化乡,超过3公顷的土地上,在白千层林荫下种植了紫绒树,所有树木都枝繁叶茂,生长迅速,成活率接近100%。

此外,在谷村和安潭村的天然林中,村民们还种植巴戟天和黄茶。经过三年的实施,安和乡已拥有超过9公顷的各种药用植物种植面积,这为近百户参与的贫困和半贫困家庭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在林荫下种植药用植物不仅能帮助村民获得稳定的收入,还有助于保护森林和创造可持续的生计。这些药用植物种植模式虽然是新近推广的,却为山区经济开辟了新的方向。村民们不再仅仅依赖相思树、玉米和木薯,而是种植了更多高价值作物,这有助于有效利用土地,可持续地减少贫困,并为发展绿色经济和森林经济奠定基础。

K构建可持续的医药价值链

bna_sam.jpg
那艾公社种植当归人参。照片:TP

义安省拥有1000多种珍稀药用植物,被誉为全国的“绿色宝藏”。在2021-2030年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的子项目2和项目3的实施下,义安省按照价值链发展珍稀药用植物种植区,充分挖掘了这些植物的潜力,使森林成为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目前,全省已建成药用植物种植区1450余公顷,其中包括在中部和山区零星种植的百香果、木鳖果、姜黄、豆蔻等大宗作物;肉桂、鼠尾草、韭菜等;以及供应国内市场的刺槐、决明子、车前草、车前草、金钱草等药用植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珍稀药材,如普赛莱冷人参、七叶一花人参、金兰、杜松、紫豆蔻等,也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试验性种植。这些成果表明,人们正努力构建药材集中种植区,形成从种植、收获到加工和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事实上,药用植物的收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某些药用植物的经济效益甚至比玉米和木薯高出十倍,帮助人们在家乡实现致富。

sa nhân
芒森乡卢清村村民利用国家1719目标计划的资金种植紫豆蔻树。照片:TP

然而,药用植物种植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以及复杂的种植和养护技术,而种植区的基础设施仍然不足。因此,吸引企业将生产、加工和产品消费环节连接起来至关重要。这也是义安省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重点发展的方向,旨在构建可持续的药用价值链。目前,义安省已有众多大型企业投资于该领域,例如义安制药公司、TH集团、HUDI公司、普马特药材公司、金山公司、越南玉灵人参制药集团等,种植面积近2000公顷。

项目以生产联动、产品消费等形式实施,旨在为农民创造稳定的产出,并鼓励高地地区的创业和投资。许多合作社和个体企业也积极参与药用植物的种植、采收和加工,构建起广泛的生产网络,从而提升了当地产品的价值。巴戟天、砂仁、红蓼和紫花蓼等植物在天然林冠下间作,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许多科研项目和支持项目帮助培育品种、分析质量、向种植区转移技术,旨在使产品标准化以符合 GACP - WHO 标准,为义安药用植物进入国内和出口市场铺平道路。

bna_nhap.jpg
谭合乡的村民们正在收集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将用于生产和加工OCOP产品。照片:TP

事实上,在义安省西部许多地区,药用植物正在改变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生活。杨蒙族、泰族和科木族人不再远赴他乡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故土,以种植、加工和销售药用植物为生。曾经光秃秃的山丘如今绿意盎然,遍布珍贵的药用植物,而森林也因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1719计划”为高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得益于药用植物价值链的开发,人们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企业拥有了更多投资机遇,当地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的动力也更强了。这不仅是药用植物种植的故事,更是利用森林资源创造财富、为少数民族创业致富的历程。如今,在义安省翠绿的山林间,药用植物正逐步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高地人民开启繁荣可持续未来的“钥匙”。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义安大森林的绿色生计发展方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