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November 16, 2012 18:23

(Baonghean)——一位西方哲学家将社会分为三种人:盲人、一知半解的人和有知识的人。盲人是那些看得见却看不见、知道却不理解的人,他们被动地生活,接受社会上的一切现象。一知半解的人看透了问题的本质,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发声,做出反应来改变现状。最后一类人是一知半解的人的清晰洞察力与大众的沉默冷漠反应的结合体。对这位哲学家来说,面对社会的不足之处保持沉默是维护现有秩序的最佳方案,避免可能使局势更加不稳定的变化。

我们或许会嘲笑那位哲学家是个实用主义者,随波逐流。但当我们回顾自己对社会负面情绪的反应时,不禁会感到震惊,因为我们自己也在追求平静的生活,回避喧嚣,害怕改变,面对不公时也显得懦弱。回想起来,这也是个人主义的恶果,它导致人们只顾盘算自身的得失,而忘记了公民的责任是建设和促进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目睹不公正的事件时,我们缺乏判断对错的本能。我们首先会思考它与我们有何关联,是否影响到我们的利益,并由此决定如何应对。一个醉酒的人与另一个人打架是好是坏?这不重要。我们应该做什么,是阻止、忽视还是鼓励?这取决于醉酒的人与我们的关系,以及醉酒的人与我们的关系。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实在太多了,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以避免“意外的麻烦”,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不便。

我们常常叹息抱怨当今社会“少了石头,多了李通”,但事实上,正是我们的沉默和冷漠,才助长了不良习气的滋生和蔓延。所以我们不应该责怪人们没有活得美丽,因为美丑、善恶的概念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如果我们不明辨是非,不发声反抗,坏事就会被自然而然地正常化,被接受为显而易见的真理,导致善恶的界限被抹去、转移、贬低。

当今社会与过去大相径庭,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日益退缩、视点狭隘,固守自己的立场,对社会道德的沦丧漠不关心,忘记社会善,个体才美,我们就会丧失自我,变得琐碎,变得务实,不知不觉地被邪恶同化。回到我们这位哲人,其实无论是盲目的大众,还是知识渊博的人,都无异于此,因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冷漠、麻木、不负责任,对社会无能为力。当我们还没有觉醒,恢复道德、人格和良知的声音的功能时,一个充满了如此善恶不分的社会,又将走向何方?


Hai Trieu(来自巴黎的电子邮件)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