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技术转让障碍
(宝恒)——据越南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越南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为20.6%,远低于该地区其他国家(菲律宾29.1%,印尼29.7%,泰国30.8%,马来西亚51.3%,新加坡73%)。在工业生产企业中(约占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技术水平先进的企业仅占约12%(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其余88%为中等或落后型企业。
越南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率仅占营业额的不到0.5%(而韩国为10%)。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越南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144个国家中的第68位;其中,越南的技术准备度排名第99位,外商直接投资(FDI)企业在技术转让中的作用排名第93位,企业技术吸收水平排名第121位,企业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排名第123位。
造成上述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大多数越南企业缺乏长远眼光,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财力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仍然较低。越南目前拥有1200家科技机构,是1995年的2.5倍,其中60%为国有机构。尽管科技机构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其活动质量和创新能力仍然不高。同时,也缺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机制。
越南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的原因在于技术转让存在诸多障碍。达到先进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升级由海外母公司决定。将技术引入越南的外国公司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产品组装线。对于越南企业而言,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原因(包括利益集团的影响、腐败分子的操纵等),导致其进口了过时的技术设备。据技术专家调查,越南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落后40年。用于生产机床、动力机械、消费品等机械工业的技术大多诞生于1980年以前,其中高达30%的设备使用寿命超过半个世纪。
技术转让后的劳动力重新分配也是许多企业尚未克服的障碍。由于技术落后和劳动力素质低下,越南企业(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劳动力主要以非熟练工人为主。技术转让时,现代化设备会“淘汰”生产线上的一批低素质工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很正常。但对于国有企业(或股份制国有企业)来说,技术转让后的劳动力安置问题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许多企业对技术转让并不感兴趣。一些企业在技术转让时,为了保障工人的就业,甚至不引进现代化设备,而是保留一些体力劳动。
经济专家指出,越南当前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革新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廉价劳动力和大量投资等传统模式,转向以现代技术为驱动、快速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建立具体的机制和政策,消除障碍,鼓励企业向现代化方向转移技术。企业界也必须将投资创新和技术升级视为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Tran Hong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