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祖国的启蒙

June 11, 2010 17:37

雄王时代是越南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时代。

因此,关于雄王的年代和统治时期存在太多疑问:例如,公元前 2879 年,京阳王拥有西归国称号;而贲龙君的长子也于公元前 2879 年登基,称雄王,并将国名改为文郎,这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

或者,像我一样,我们也可以问:究竟是谁与山上的五十个孩子(或海边的五十个孩子)——蓑龙君和姝姑——“联姻”,繁衍出如此众多的后代,而这些后代如今已繁衍成群,包括我和越南这片土地上的八千多万人口?这个问题无解。但我并不执着于寻找答案。我只想踏上祖先的土地,点燃香烛,祭拜十八位雄王,在袅袅升起的香烟前低头,感谢那股赋予国家在看似彻底崩溃的时期重新站起来的神奇力量。

为纪念洪王(2010 年)举行的供香仪式。
图片来源:互联网


我并非有意夸大雄庙是越南祖国圣地的地位。只要踏上下庙,就能感受到神圣的气息聚集并笼罩着每一根枝叶,也笼罩着每一位攀登鸿山之巅的人们心中未曾言说的思绪。

周年庆典开幕之夜,来到雄山寺,选了个险峻的山角俯瞰五彩缤纷的节庆景象,仿佛自雄王时代至今,这个国家就一直生活在和平之中。东山鼓声在胸腔中回荡……

触摸雄王时代的文物,我仍然相信真相正在一层层揭开。在雄王时代发展进程中,与其他文化沉积层(如古门、东斗、凤原)相比,东山时代最为接近。

因此,1990年8月7日,人们在义灵山脚下意外发现的海强铜鼓,是东南亚青铜时代存在先进技术的最有力证明,而这种先进技术只有在发达稳定的政治体​​制下才有可能发生。为什么呢?人类历史充满了无数的入侵和为维护边境和平而进行的斗争。鼓声既表达了将领们对这片土地的自豪感,也表达了他们平息商印入侵者侵略的渴望——这些入侵者总是懂得如何践踏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雄王时代的鼓声是雄伟的号角,用来击退入侵者;鼓声也饱含喜悦与激情,象征着兄弟部落的团结,男孩女孩们欢快地许下诺言;鼓声也是最后的祈祷,为即将远行的人们送上慰藉。如今,在清山地区,芒族人传承着铜鼓节的传统。每年农历三月初十,雄王忌日,雄庙都会举行铜鼓敲击仪式,这一传统得以恢复,成为传承精神根源的一大亮点。

世界上,没有哪场战争比宗教冲突更难化解。换句话说,没有哪一种信仰比人们沉浸于精神信仰时更深刻。看看来自越南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涌向雄庙,在每一级台阶上献香,你就会明白这股力量有多么强大,就像当年维系国家和平直至李朝和陈朝时期的力量,以及三四十年前那股英勇无畏的力量一样。

我第一次回到祖地,恰逢国庆节第一晚,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离开了灯光璀璨、鲜花簇拥的礼堂,离开了数百名年轻貌美的专业演员的表演,离开了塔桑、泰族、芒族舞者们带来的山林气息……伴随着村庄摇曳的舞蹈,我攀登到下庙、中庙、上庙——那里是来自海洋和山脉的风,是乐龙权和姝姑的百子子孙在父母时代的风雨中成长、健康成长的地方。

玉井位于雄庙遗址群内,宛如一面镜子。前来雄庙供香的人,也应照镜子反省自己的面容。我坐在义灵山上,迎着微风,回忆起十八世雄王携妻儿及大臣前来此地净身,祈求神明保佑百姓安康,社会繁荣昌盛,并为子孙后代积德行善,延续皇室血脉的美好往事……

想必许多诗人也曾像我一样,对着清澈的井水凝望,想象着天龙和玉花隐匿于云雾之中的身影。没有人像那两位少女饮水般,从玉井中汲取一口水,生怕轻柔的波浪会抹去诗人想象中浮现的面容。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却找不到任何优美的词语来形容这仿佛永无止境的圣水,它自17世纪建起,便从山腹缓缓流淌而出,那时人们为了祭祀玉泉而修建了江庙!

阮如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对祖国的启蒙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