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isilk 从越南一些不起眼的手工艺村进口丝绸。

DNUM_CHZBAZCABH 16:33

“近年来,芽舍收购的海丝数量很少”,芽舍手工艺村传统丝织户表示。

黄开先生向媒体透露,目前Khaisilk体系的丝绸50%来自中国,其余50%则从越南著名的手工艺村进口,主要是河南省的芽舍村。

就此,《劳动报》记者前往芽舍织造村进行采访。据当地民众介绍,芽舍工艺村以传统的丝绸织造工艺闻名。然而,近年来,由于许多农户转行,这里织布机和梭子的声音已不如从前。

Làng nghề lụa Nha Xá.
芽舍丝绸村。

阮氏碧女士(54岁)的家族是少数几个仍然保留着传统丝绸织造技艺的家庭之一。碧女士说,自古以来,芽舍丝绸都是100%手工制作的,并由著名设计师定制,并在贸易展览会上进行宣传。

得知海丝集团50%的丝绸都从芽舍村进口后,碧女士颇感意外。一位梳着高髻、双手拉着新染的丝绸床单在院子里晾干的妇女说道:“海丝集团不进口我的产品,芽舍村的丝绸产量不多,而海丝品牌的产品产量却很大。” 她怀疑50%从芽舍村进口的数据并不属实。

碧女士介绍说,她家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一条原装丝巾售价为10万越南盾,一条厚丝巾的价格是其两倍,出口价格为54美元。

“传统的丝绸生产家庭并不多。我们认识每个来这里进口货物的人。”

对于 Khaisilk 品牌出售同时贴有越南和中国品牌标签的丝巾,丝绸工人 Tuan 先生表示,这种行为是对真正丝绸行业从业人员的侮辱。

对于上述事件,芽舍丝绸生产贸易协会主席阮进光表示,协会并不管理所有个体产品,丝绸产品都是由村里的个人自行寻找合作伙伴生产的。

“以前,有一些商人会把丝绸转卖给黄开先生,但数量很少。芽舍的黄开丝绸公司收购的丝绸数量也很少。本地生产的丝绸主要销往西贡、会安(广南省)、河东等地的市场,或者出口到国外。”黄开先生说。

对于黄凯先生承认自己销售中国丝绸并向顾客鞠躬道歉,张光先生表示,为了个人利益,黄凯先生把“中国制造”的标签剪掉,再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并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这让村民们非常愤怒。

“我们希望当局能够进一步澄清这一点,还村民们一个公道,因为他们工作非常辛苦,但赚取的利润却非常少,”陈光先生说。

根据LDO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Khaisilk 从越南一些不起眼的手工艺村进口丝绸。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