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义安省西部的蒙族社区:第三部分 - 蒙族笛子

May 7, 2015 20:56

(Baonghean)——如今,少数民族社区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大。然而,对于年轻的蒙族人来说,他们仍然听蒙族音乐,唱蒙族传统民歌,蒙族笛声仍然在小歌中回荡……

蒙笛传奇

高原上的蒙族人视排箫为圣物。成年男子常会买几支或大或小的排箫,在喜怒哀乐时吹奏。春节和他们不用劳作时,排箫的乐声便会响彻云霄。在葬礼上,排箫的乐声更是尤为重要的乐器。在蒙族人的观念中,排箫是举行葬礼的必需品。排箫的乐声就是歌词,亡灵会跟着乐声去吃早饭、晚饭,然后升天。没有排箫的乐声,鬼魂就听不懂人说的话。

Ông Xồng Già Sâu - bản Nậm Càn (Nậm Càn - Kỳ Sơn) thổi khèn Mông.
南坎村(Nam Can - Ky Son)的 Xong Gia Sau 先生吹奏蒙笛。

关于蒙笛,流传着许多传说。下午,我们听了无数的故事,其中,来自奇山县南坎乡南谦村的村长刘赛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人记得这六兄弟属于哪个家族,只知道他们已经没有父母了。因为是孤儿,兄弟俩爱得像脚趾和手指一样。一天,他们六个人从田里回来,趟过一条大河。当时,风雨交加,洪水泛滥。走到半路,他们全都被洪水卷走了。其中四人溺水身亡,两兄弟漂流到空无一人的河岸,河边的竹林里到处都是溺水者的尸体。

找到食物,不再挨饿后,兄弟二人感叹自己是天地间孤儿的命运。他们用漂流到河岸的人们的尸骨磨成竹刀,刻成笛子,吹奏起来,笛声响彻山林。事后,两人想起了不幸的兄弟,心如刀割。他们商量找六支笛子,最大最短的作为长笛,最小的作为最小的。六支笛子组合成一种新的乐器,名叫“Khen”,吹奏时有高有低,有响有弱,可以和天庭的亡灵沟通。

听到笛声和排箫声,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明白了兄弟俩的心意。他们纷纷前来聆听。动物们对兄弟俩的乐器垂涎欲滴。这时,两人告诉他们,谁能帮助他们渡河,就能得到最好的笛子作为奖励。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中,只有猿猴和鹰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猿猴轮流驮着他们过河,而鹰则在前面飞翔,在他们艰难的路途中为他们指引方向,为他们保驾护航。

过了河,蒙兄弟俩高高兴兴地去寻找自己的村子。他们没有忘记长臂猿和老鹰的功绩。长臂猿得到了音色最好的笛子,而老鹰因为工作量小,只得到了一支普通的笛子。所以,今天长臂猿的歌声比所有鸟儿的歌声都好听。那是因为蒙兄弟俩给了它最好的笛子。老鹰只得到了一支音调低沉的笛子,所以它的歌声很平庸……

帕诺村的欢乐旋律

因为听过老赛披的故事,我们每次到蒙族村落,都会仔细聆听,寻找笛声的踪迹。后来,一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奇山县芒提普乡的帕诺村。之前,乡里的副主席哈巴泰介绍说,这个村子人口稠密,是全乡最繁荣的村子。小村子里,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笛声。

确实,我们进村的时候,正是孩子们把水牛从山坡上的牧场赶回村子的时候。路边的木屋里传来低沉的音乐声,时而亲切,时而天真。我们从门缝里偷偷望进去,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坐在那里吹笛子。他的肩膀上藏着两个小男孩,一个大约两岁,另一个四岁。

家里来了陌生人,年轻的父亲停下音乐,抬起头,用断断续续的京语口音和他们打招呼。这位年轻的父亲名叫瓦巴迪,30岁。他是村里两个最优秀的排箫演奏家之一。巴迪说,今天下午他的孩子们哭了,所以年轻的父亲不得不用排箫哄他们。后来,我们问了纳尼乡的村民,得知帕诺村的瓦巴迪是当地最优秀的排箫演奏家。

在南坎、纳艾、芒艾、芒蒂四个乡的文化交流中,这家伙总是一等奖。巴迪热爱蒙族笛子,家里总是有两支笛子。义安省西部的蒙族人已经不再像北部山区省份那样会制作蒙族笛子了,他们不得不从老挝街头小贩那里购买,甚至不得不去邻国购买。

随后,瓦巴迪像一位热情的艺术家一样,讲述了关于“坎舞”的故事。据他介绍,蒙族有很多坎舞。一个被认为优秀的坎舞者必须懂得演奏和跳至少六种坎舞。最简单的坎舞被称为“通迪”。学习这种坎舞并不简单,因为它是第一个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坎舞和音符已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演奏音乐更是难上加难。一旦掌握了坎舞和第一个练习,学习坎舞就变得简单多了。

吹得好的笛子不一定跳得好。笛子舞看似简单,但要学会却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毅力。瓦巴迪刚开始练习笛子舞时,光是吹笛子、前后踢腿的舞蹈就让他损失了一整个季节。后来,他成功地掌握了6种笛子舞。有的只需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手臂和腿部,有的则需要摆动双腿并绕圈行走。笛子舞要求练习者既要有技巧,又要有力量,因为在跳舞的同时,音乐的旋律必须不间断地回荡。如果音乐停止,舞蹈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在葬礼上表演笛子舞,甚至会让鬼魂听不懂人的话。

村民们告诉我们,当地年轻人之所以在与坎儿琴的舞蹈方面无人能及瓦巴迪,是因为他表演了难度最高的舞蹈。这种舞蹈被认为是练习者必须完成的最后一个动作,其中有吹坎儿琴并前后翻转的动作。巴迪说,要想成功完成这种舞蹈,练习者必须懂得忍受疼痛,尤其要避免意外……

虽然我们整个旅程只有短短一个下午的步行时间,但这位热爱蒙笛和巴迪笛的年轻人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六管竹笛的趣事,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神圣的物品,在我们探索义安西部蒙族聚居区的旅程中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感触!

相关新闻

Huu Vi-Dao Tho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探索义安省西部的蒙族社区:第三部分 - 蒙族笛子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