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加强新区、新乡自然灾害防治指挥委员会的建设。
随着雨季和暴雨季节的临近,各种不利的天气预报层出不穷,在义安省新乡新坊组建自然灾害预防、搜救和民防指挥委员会已成为一项强制性要求。这是根据“四个现场”的方针,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的先决条件。
迅速完成自然灾害防治指挥委员会
2025年7月1日起,义安省向两级地方政府模式转型,不仅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人员配置,还需要基层积极主动地应对自然灾害。其中,完善自然灾害预防、控制、搜救和民防指挥委员会(PCTT-TKCN&PTDS指挥委员会)被列为需要优先实施的关键任务之一。

珠平乡是新政府模式实施后,积极主动、迅速完成指挥部改组的乡镇之一。2023年,珠平乡是旧贵州县历史性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珠平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文世先生强调:“前几年的经验教训至今仍弥足珍贵。我们决心及早行动,改组指挥部,及时规划和指导洪水和山体滑坡风险区域的评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根据改组决定,公社指挥部由5名正副正社长、10名常务办公室同志、17名专业部室干部组成;同时,邀请14名驻地单位代表同志参加。这一组织架构不仅成员构成广泛,而且能够有效协调落实“四个驻地”任务:即驻地指挥、驻地力量、驻地手段和驻地后勤保障。

长荣坊是全省新合并、规模最大的坊之一,面积34.22平方公里,人口约14.15万。该坊正式运作后,完善PCTT-TKCN&PTDS指挥委员会的工作被列为优先任务。
阮玉峰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表示:“该地区许多地区,例如永新、滨水、兴化、忠都(旧)等地,在暴风雨中遭受了洪水和水土流失。因此,重组自然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对于管理和应对极端天气风险至关重要。”
据悉,区指挥委员会的职能得到加强,由区人民委员会主席担任委员会主席,并由负责救援、卫生、安全、秩序、文化、社会等专业领域的副主席担任。经济-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部被指定为应对自然灾害的常设机构,警察和区军事指挥部则为救援的常设力量。此外,指挥委员会还邀请各组织、工会和各小区负责人参与,以构建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的全国性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7月7日,长荣坊正式启用仅数日,由省委常委、长荣坊党委书记、人民议会主席潘德同同志率领的长荣坊党委、人民委员会工作代表团就视察了该地区重点地点的现状。了解情况后,潘德同同志要求长荣坊防灾、搜救和灾害预防指导委员会立即针对各地区,特别是洪水和山体滑坡高风险地点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同时,他指示各专门机构制定计划,确保人力资源、物资和后勤保障,并主动向民众通报情况。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具备成立自然灾害防治指挥部的有利条件。例如,在友姜乡(原祥阳县),由于地理特点和人力资源不足,成立指挥部仍面临困难。
做好应对风暴的准备
2025年7月初,义安省山区持续强降雨,多个乡镇受灾严重。例如,在Tam Thai乡(原Tuong Duong县),7月6日下午至7日上午的降雨导致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被严重淹没,Khoi村和Xoong Con村溢流桥水位上涨,导致多条村际道路中断,乡镇官员不得不彻夜值班,保护机构总部的资产、机械和设备。

或者在 Chieu Luu 公社(旧 Ky Son 县),7 月 5 日至 6 日夜间的降雨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和交通堵塞,直接影响了 Xieng Thu、Luu Thang 和 Luu Tien 三个村 5 户人家的生活……
这一发展表明,尽管尚未正式进入风暴季节的高峰,但义安省面临的自然灾害比以往更加不寻常和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PCTT-TKCN&PTDS指挥中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指挥中心不仅是现场快速响应的协调单位,还肩负着指挥疏散、救援、值班、预警信息发布以及协调各方力量克服后果的重任。
针对上述情况,2025年7月4日,省防灾救灾指挥委员会常务办公室发出第100/VP-PCTT号批示,要求地方“紧急巩固、建立、改组乡级防灾救灾指挥委员会机构;同时,成立灾害防治突击队,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落实‘四个到位’”。

讨论中,省防灾救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水利分厅厅长阮长青表示,在两级地方政府运作后,乡级指导委员会是第一力量,最了解实际情况,在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最快作出反应。
目前,该单位正在指导和督促各新乡、坊尽快完成改组工作,并将名单报送省指挥部,以便该单位及时掌握、监测并制定计划指挥协调,为应对未来自然灾害做好准备......”。
阮长青先生 - 灌溉分厅厅长、省灾害预防控制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