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科技在义安省发展中的作用
在6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义安省科技部门始终不渝地努力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使该省科技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该省工业化、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社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png)
阮氏明图博士 • 2024 年 10 月 25 日
在6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义安省科技部门始终不渝地努力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使该省科技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该省工业化、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社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10月25日,义安省科学技术传播协会成立,标志着义安省科技界的诞生,并成为该省的传统节日。此后,协会名称多次变更,与各个历史时期的职能和任务相呼应,以满足各个历史时期的要求和任务:从义安省技术委员会(1961年)、义静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76年)、义安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91年)、科学、技术和环境部(1993年)到现在的义安省科学技术部(2003年)。

成立初期,面临诸多困难,技术设施落后,科技人员少,经验不足,科研工作环境还比较有限,但省科普协会、省技委与各部门、各层级一道,克服困难,做好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组织推介、参观典型、开展生产技术竞赛等工作,为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出色地完成国家“一五”计划目标作出了贡献。

1964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北方的海空毁灭性战争。科技活动从平时转入战时。为了服务全省生产和战斗需要,省技术委员会一方面主张指导和帮助各部门、各地方保持和调整科技活动,使其符合党的经济转移方针,另一方面协调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最终解决生产、战斗和实际生活中的一系列紧迫问题。
另一方面,推动服务战后技术革命的准备工作,如组织制定长期规划和计划、挖掘科技潜力、组织实施一批基础性研究、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巴黎协定》签署后(1973年1月27日),全省科技活动集中于克服战争后果,解放田野,恢复工厂、农场和企业的生产设施,发展生产,继续进行各方面建设,并集中力量服务前线。1959年至1975年期间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宣传工作,普及科学知识,组织科技俱乐部,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为稳定生产、巩固后方作出了积极贡献。
1975年春伟大胜利后,国家统一,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义安、河静两省合并为义静省。1976年1月28日,义静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1983年更名为义静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建省十五年间(1976年—1991年),在国家刚刚结束战争的背景下,此时的科技活动面临诸多挑战,经济不平衡、不稳定,技术水平低,生活困难,没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管理机制仍然严重依赖行政补助,但这期间的科技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特别是在党的革新路线方针实施初期(1986年—1990年)。多年来粮食产量大幅增加,1976年义静省粮食总产量达65万吨,1981年至1990年平均达76.1万吨/年,比1975年增长17.4%。特别是,重点实施三大经济计划:粮食计划、消费品计划和出口商品计划,在物资匮乏时期生产出大量产品供应社会。


1991年,义静省划分为义安省和河静省,并于1991年8月30日成立义安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93年11月,义安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改组为科学、技术和环境部,并承担国家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职责。
特别是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八届)关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到2000年的任务”的决议,肯定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化和现代化事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省党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1996-2000年任期的决议以来,该省的科学、技术和环境活动取得了明显发展。2003年8月25日,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将科学、技术和环境厅更名为乂安省科学技术厅(决定号3111/QD-UB-TC)。

进入新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世界变得“平坦而无边界”。科技日益成为“国家主导政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在《国家建设纲要》(2011年补充发展)、越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第20-NQ/TW号决议(2012年)以及2013年《科学技术法》中得到制度化。

明确科技在新形势下的作用,2024年9月30日,义安省委通过了《关于2030年发展科技创新事业的决议》,明确科技创新事业稳步发展,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都是重要的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视。

65年来,义安省科技部门在职能、任务、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日臻成熟。无论顺境逆境、和平战争时期,科技部门始终致力于科技领域的政策、路线和建议的制定和执行,为顺利完成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了诸多成就:科技部门积极参与指导科技发展的许多重要决议、战略、计划、机制和政策的颁布。

国家科技管理工作逐步取得突破性创新,管理效能和效率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政治组织、企业界和人民群众对科技作用的认识和行动发生了积极变化。科技贡献体现在各个领域,有重点、有重点,切实满足了实际要求。

此外,科技工作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些地方党委和部门对科技活动的领导、指导、管理和运行职能还不够;科技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设施配备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国家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远远低于规定水平。
与此同时,科技应用发展与科技潜力和实力不相适应,科研院所、学校和企业的研发活动尚未真正得到有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转化不充分,企业技术创新速度缓慢。促进科技市场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具体政策尚未出台,科技创新领域专家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资源匮乏。

2023年7月18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2030年义安省建设发展及展望2045年的第39-NQ/TW号决议提出了五点主张,其中明确提出“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为了“科技创新稳步发展,真正成为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未来一段时间,义安省科技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的,创新国家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完善机制政策,释放资源潜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周一,提升科技创新潜力,确保科技管理和职业活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确保吸收、掌握、开发和转让先进技术的能力。逐步在省内重点发展领域组建和发展强大的科研团队。建立人才网络,吸引国内外义安科技界的参与和贡献。

周二,加强科技研究、应用,重点推动创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任务。
周三,促进科技创新市场发展。鼓励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创业企业蓬勃发展,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机构。
周四,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对接。

2023年7月18日中央政治局关于义安省发展的39-NQ-TW号决议将义安省确定为中北地区科技中心。秉承这一定位,义安省科技部门决心继承和发扬过去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成功完成科技任务,继续推进创新,大力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表彰65年来义安省科技厅所取得的成就,该厅荣获国家主席颁发的一级劳动奖章(2019年)、二级劳动奖章(2009年);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2010年);2013年荣获政府总理颁发的竞赛旗;科技部部长、义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向多个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