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 Quy Hop 重点作物的地位
(奉贤)- 实施种植业结构专业化转型,应用良种和科技解决方案,是归合县农业厅上一届任期内成功实施的方向。这也是对县委2011年5月17日第07-NQ/HU号关于精耕细作、提高主要作物单产的决议的肯定,该决议已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事实证明,转变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归合县农业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许多科技进步成果已应用于生产,以提高主要作物,尤其是水稻、甘蔗和柑橘品种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目前,85%的水稻种植面积、86%的玉米种植面积和70%的甘蔗种植面积使用了新品种。
新高产品种的引进最显著的成果是改变了该县5200公顷双稻种植区的作物结构。事实上,水稻曾是周光、周里、周定等一些稻作乡的主要作物,但经济效益并不高。面对这一现实,该县决心改变品种结构,试验AC5、京苏优1588等杂交水稻品种以及适合当地土壤的纯种稻品种PHT71。周定县在莫伊村和汉村分别种植了10公顷京苏优稻,在布森村种植了5公顷AC5品种……这些品种都已试验并投入量产,目前单产可达每公顷7吨。
珠定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素同志分享经验:“在成功复制模式后,我们根据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组织了施肥技术和品种培训,因此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同样,在拥有200公顷双季稻田的珠里乡,产量以前仅为50公担/公顷,但现在由于正确实施了该过程,产量已增加到60公担/公顷;或者像珠光乡一样,在建立测试优质水稻新品种(Arize XL、AFC 807、GS9)的模式后,产量现已达到70公担/公顷。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方法,上一届政府期间,水稻平均单产从2010年的50.82公担/公顷/年提高到2014年的60公担/公顷/年,产量从2010年的23,209吨/年提高到2014年的30,795吨/年,为2014年本县粮食产量达到36,282吨/年做出贡献;2015年预计达到36,252吨,达决议的113.29%(本届政府决议的目标是32,000吨)。
![]() |
新的甘蔗品种在 Chau Quang 公社 (Quy Hop) 的 4 公顷矿石污染土地上获得了高产。 |
在甘蔗原料区,还推行了新品种生产、改良贫瘠土壤、矿物质污染土壤、应用滴灌技术等措施,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下山乡和周定乡是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共种植2000多公顷甘蔗,该县已指示彻底消灭甘蔗草梢病。在全县甘蔗种植区,凭借高度决心和采取多项同步措施,该县已指示通过更换含糖量高、抗草梢病的新品种,特别是不使用本地品种而是使用外国甘蔗品种,成功抑制了4000公顷感染草梢病的甘蔗疫情,同时在北山乡建设了70公顷、通昌地区(周定)建设了40公顷的专门种子区,使其成为提供新种子替换源的主要地区。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6500公顷,单产达65吨/公顷(任期决议的目标是60吨/公顷),产量达计划。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义春县甘蔗滴灌示范区,平均单产达120吨/公顷;周定县优质甘蔗种植示范区,单产达80吨/公顷;北山县甘蔗种子生产示范区,单产达90吨/公顷。
橙树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该县正在积极实施“2015-2020年发展贵合橙原料区,迈向商品化生产”项目。目前,该县橙子和橘子种植面积达1746公顷(其中80%以上为橙子种植面积),占全省橙子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商业种植的橙子面积达600公顷。目前,Xa Doai、Valencia和Van Du等橙子品种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0吨,Xa Doai品种的典型产量为每公顷50吨。
荣市县农业局专家高江南先生表示:“自2007年归合橙获得科技部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荣橙地理标志保护以来,归合橙和柑橘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年产量达1.6万吨左右。柑橘种植户扣除成本后的平均年收入为每公顷5亿至10亿越南盾,有些家庭的年收入甚至超过每公顷20亿越南盾。归合橙产业为农民增收、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做出了切实贡献。”
为了提高主要作物产量,实现既定目标,县人民委员会和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每年创造条件,为农户提供贷款,购买更多多功能犁、水泵、稻谷脱粒机和农药喷洒机。地势平坦的低洼公社投资购买收割机,以便快速收割,省时省力,确保下一季作物的收获时间。上个任期内,该县协调供应商,为229台犁、13台水泵、30台自动喷雾器、5台肥料颗粒压机和16台收割机提供支持和贷款;到目前为止,土地整备阶段的机械化率已达到56.02%,比2010年增加28.6%;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助于节约成本,解放劳动力,确保季节性,防止自然灾害,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从决心打造龙头作物,打造归合农业品牌,到县委2011年5月17日第07-NQ/HU号决议的真正落地,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归合县委常务副书记潘廷达同志表示:“07号决议的颁布和执行是正确的政策,符合人民的愿望,一经实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广泛的传播,切实得到了落实。随着种植结构向商品专业化转变的实施,为归合商品农业迈出了新的一步。”
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