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丹山顶上的致富欲望

DNUM_CEZABZCABF 09:06

(Baonghean)——桂峰县Tri Le乡Pa Khom村的Tho Ba Vu是高原地区少有的年轻人,他因“农民竞相生产,团结互助,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合法致富”而获得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在刮风的Pha Danh山顶上,看着26岁的苗族男子Tho Ba Vu挺起胸膛,呼唤着牛群,我不禁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末在河西省巴维山上奋战的劳动英雄Ho Giao……

赤脚亿万富翁

经人介绍,我来到帕丹山脚下,见到了杜巴武。带路的是治黎乡农民协会主席魏文会,他指着躺在落叶上半睡半醒的黑衣青年说道:“这就是杜巴武!”哦!这位蒙族富豪,正如该省农民协会主席阮友尼先生夸奖的那样,拥有数百头水牛、奶牛和马匹,就是他!治黎边境的气候不像低地,阳光明媚,但寒风却冷得像刀子一样,阵阵寒风刺骨,如同万针扎进皮肤和肉里。而杜巴武​​却光着脚,穿着塑料凉鞋,衣着简朴。我爬上去,听着魏文会郑重的介绍,杜巴武握住我的手,一脸淳朴的笑容:“你还好吗?”这里冷吗?……我问:“你怎么这么冷?”Vu回答:“我们正准备上山呢。我们马上就上热坡吧!”

Ông chủ trẻ Thò Bá Vừ  (đi trước) dẫn phóng viên lên thăm trang trại chăn nuôi của mình.
年轻业主Tho Ba Vu(前)带领记者参观他的畜牧场。

托巴武(Tho Ba Vu)有四个农场,饲养着水牛和奶牛。最近的农场在帕丹山(Pha Danh)半山腰。虽然距离很近,但陡峭的山坡却让人感觉很远。到达牧场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武说:“你们坐下来休息,我去森林边缘叫牛。” 那里有近50头牛和4匹马正在吃草。武挺起胸膛,双手像“扩音器”一样合十,呼唤着牛群。几十分钟后,一群大约40头牛,各种颜色:红色、黄色、黑色、棕色……从森林里涌向牧场。“一方面,它们熟悉主人的声音。另一方面,它们想念盐。” 魏文会(Vi Van Hoi)解释道。牛群确实渴望盐。当武抓起一小把盐,均匀地撒在一块大石头上时,大大小小的牛群都蜂拥而至,品尝着盐粒的咸味。“您养牛多久了,才有这么多牛?”我问道。武抚摸着一头五岁多的牛,吐露心声:“我和妻子李玉娃,还有两个孩子住在新明州村,离公社中心很近。巴空现在是我的家乡,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住在这里,我在这里以畜牧业和生产为生……”

武从出生起就怀揣着畜牧业的“事业”。当时,他的父亲Tho Giong Nu先生送给他一头母水牛和一头母牛。幸运的是,这两头水牛和母牛不断繁衍。武在公社初中和县高中读书时,拥有自己的水牛和母牛群,可以卖掉来支付学费。高中毕业后,武前往荣市学习摩托车修理。但六个月后,他意识到家乡无法发展这个职业,于是便放弃了。回到巴空后,武觉得这四片超过10公顷的林地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于是立即用围栏圈起来,组建了四个农场,饲养水牛、母牛和马匹,以供养殖。凭借家族积累的经验,武先生深入研究,借鉴前人经验,大胆投资,扩大牲畜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头牲畜,到如今拥有80多头奶牛、20头水牛、23匹马和50只山羊。“通过养殖,我每年可以卖出20-25头水牛和奶牛,3-5匹马,收入约5亿越南盾。至于山羊,我全部卖掉,赚了约2.5亿越南盾。”武先生说。

除了饲养牲畜外,武家还开垦土地种植稻田,种植甘蔗、菠萝、甜瓜、芋头和桃子等作物。每年,他们家收获超过4吨大米,并通过出售农作物产品赚取约8000万越南盾的收入。此外,武家还在超过10公顷的受保护林区种植非木材林产品,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Tho Ba Vu 照顾奶牛

梦见一群牛

我们离开 Pha Danh 前往 Vu 的第二个农场,这里是 Vu 饲养水牛的地方,靠近老挝边境。就在这时,Tho Giong Nu 先生和 Vu 的兄弟 Tho Chi Ho 和 Tho No De 来召回水牛。看着强壮的水牛群,想起漫长而​​艰难的林间小路,我问:“我们怎样才能管理好它们?”Tho Ba Vu 笑着说:“我已经计算过了。开辟 4 个养殖区既是为了确保牛群有足够的草料,也是为了避免整个牛群爆发疾病。2005 年,疾病蔓延,我损失了 30 头水牛和母牛,我太伤心了!我一个人确实无法管理好,所以我必须雇用两个人定期照顾它们,工资为 200-250 万越南盾/月。清理土地、做篱笆、种瓜、种芋头、收玉米、竹笋……还要靠35名季节工,工资10-12万越南盾/天。

在Tho Ba Vu的农场,Tho Giong Nu先生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一顿温馨的晚餐:一锅糯米饭、一只煮乌鸡、一些山野菜,还有一瓶他亲手酿制的玉米酒。Nu先生虽然已年届83岁,但依然身手矫健。他一边啜饮着辛辣的玉米酒,一边悠闲地讲述着世世代代依恋山林的苗族人民的故事。过去,他们主要依靠采集、狩猎和刀耕火种为生,游牧生活不稳定,许多家庭经常饱受饥荒之苦。自从国家给予他们土地使用权,并重视投资,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让民众接触科技,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并得到了显著改善。至于Nu先生本人,他从16、17岁起就从事畜牧业,他深知只有心系家乡,全力以赴,才能拥有安稳富足的生活。因此,他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如何饲养牲畜、种植庄稼。孩子们都听父亲的话,辛勤劳作,生产,所以他们有吃有穿。如今,巴空村的Tho家总共拥有大约400头水牛、奶牛和马。Tho Giong Nu先生自豪地说:“Tho Ba Vu是最小的,但牲畜最多……”

Đàn trâu tại 1 trong 4 trang trại chăn nuôi của Thò Bá Vừ.
Tho Ba Vu 四个农场之一的农场里的水牛群。

谈及乡里的情况,武先生介绍说,巴空县的苗族人民都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武先生一家温饱有余后,便开始帮助村里的人……三里乡农民协会主席魏文会说,除了做好生意外,他帮助了11户贫困户。其中,他向5户每户提供1500万越南盾的无息贷款;向其余的贫困户提供大米、种子和牲畜,并指导他们如何生产和饲养牲畜。最终,3户摆脱了贫困,3户消除了饥饿,2户达到了村里的平均收入。“三里乡现在变化很大。有很多做生意的人,也有很多有效的经济模式,但最让人赞赏的是武先生……”魏文会补充道。

当被问及未来时,Tho Ba Vu 表达了发展畜牧业的愿望。“我有一些经验。但为了丰富自己和家乡,我需要有更大的计划。明年,除了维持和发展现有畜牧业外,我将重点投资山羊养殖。我希望公社和县领导能组织我去气候和地形特征与我所在地相似的省份,学习生产和畜牧业模式。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复杂,疫情发展难以预测,各级各部门需要注意开设专门的疾病预防培训课程,以便像我这样从事畜牧业和生产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知识,并及时应对……”

返回金山镇顺流而下之前,Tho Ba Vu邀请我们去他位于明州新村的家做客。他又倒了一小杯玉米酒,道别后也“暖暖身子”,Vu说道:“我做的还很少,希望你们回来的时候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想对Vu说:“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愿望可以理解。但Vu的所作所为,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Vu不愧为乂安省苗族年轻一代的典型代表,边境地区的‘胡教’!”

一兰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帕丹山顶上的致富欲望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