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致富的愿望

DNUM_BGZAJZCABF 08:35

(Baonghean) - 与刘忠图先生的会面将令我久久难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他真的非常困难,道路崎岖不平,通往长山山顶的山口蜿蜒曲折。二是这位蒙族男子的气质非常迷人……

丛林中央的大营地

从7A国道南坎国际边境口岸的尽头到张图阿先生的农场,9公里的路程真是艰辛。我费了好大劲才控制住摩托车,以免掉进雨水冲刷出的密密麻麻的沟渠里。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路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停下摩托车时,我握着方向盘的手仿佛要离开手腕了。“到了!”——南坎公社(启山)办公室的一位官员告诉我们,前面就是刘张图阿先生的农场,他住在南坎公社(启山)长山村。

Ông Lầu chống Tủa chăm sóc đàn bò.
Lau先生和Tua先生负责照顾牛。

然而,我的蒙族朋友依然泰然自若,将客人介绍给农场主。这就是我想要见的人。刘忠图先生已经65岁了,但依然非常健康。他身材矮小,肌肉发达,行走、说话和工作都十分敏捷,年轻人很难跟上。他目前经营着偏远的奇山县最大的综合经济农场之一,占地数十公顷。这个农场位于长山山脉的高处,饲养着水牛、奶牛、鸡、猪、山羊、狗、松鸡,以及水稻、玉米、木薯、林木、家畜、果树等等。

快到中午了,牛要回家吃盐,这是图阿先生训练他养成的习惯,也是他每天点名、巡视牛群的方式。听到他的呼唤,不到十分钟,几十头牛就挤回来等候。张图阿先生一边给牛撒盐,一边“夸耀”说,去年他卖出了近十头公牛,2013年卖出了30头。他农场的牛最多时多达100头。公牛和母牛分别饲养在两个不同的林地里,只有母牛发情时,才会选出公牛进行配种。这是蒙族人养牛的经验,以确保品种的纯正……

“要不要去看看我们家的玉米地和鱼塘?”刘忠图阿提议道,然后带着客人快速翻过一座小山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横跨三座山的玉米地。他说,2014年他们家卖出了30吨玉米。今年2015年,由于持续干旱,产量可能会低很多,但“总比很多地方失去一切要好。”他指着几年前自己拦住溪流修建的鱼塘。那鱼塘也是灌溉玉米的水源。旱天,他每天早晚都用发电机抽水灌溉玉米地。因此,尽管干旱,他的玉米地仍然长势良好。“现在什么都用机器了。”图阿先生解释道,然后讲述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如果算上两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家里目前有4个劳动力。除了夫妻俩,还有小儿子和新婚妻子。小儿子在河内读书几年后,决定回家结婚,帮父母打理农活。就这么多人,光靠人力和脚力是不够的。从开垦土地、浇水到运输农产品,都必须依靠机械。看着载着人和农产品上山的摩托车,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对张大爷一家,对南疆边境的苗族人民来说,摩托车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驮马”。必要时,卡车还能化身“驮象”,靠近张大爷的玉米地。

他们在玉米地里聊天时,儿子正赶着一群山羊经过。张先生解释说,这种羊不能放牧,必须圈养。如果任由它们逃走,玉米地很快就会只剩下残株。不过,山羊仍然是一种赚钱的动物,因为它们现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除了山羊,张先生还养了一群黑猪,每年能卖出大约100公斤肉,收入超过1000万越南盾。算上农场的所有收入,刘张先生一家每年的总收入超过1.5亿越南盾。

“牛王”的抱负

我们在古老森林深处的小屋里安顿下来,等待着张先生的儿媳做午饭。我们趁机听他讲述在这里开垦农场的最初时光。那是1976年,刘张先生辞去了村社干部的工作,决定进山种田养畜。他落脚的地方曾经是蒙族村落。大约20年前,人们迁徙到了别处。“那时候,这里只有芦苇,”张先生说着,挥舞着手,画了一个大圈。饮用水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回来。后来,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种树可以保护水源。于是,他每次去森林,只要看到可以种水果、蔬菜或优质木材的树,就会挖出小树来种植。小屋附近种植的森林里,现在长满了果树,以及萨木、坡木等珍贵树木。最重要的是,这些作物带回了足够的水,足以服务整个农场。

许多人在创办农场时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刘忠图也不例外。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饲养模式,如何让牛快速生长且不受疾病侵袭,为此,他远赴老挝,一路来到杜良县,学习著名农场主的经验。多年之后,他意识到原产于老挝的长角牛品种非常适合南疆边境地区恶劣的气候。在杜良县和荣市的考察让他学习了兽医技术,学会了如何合理布置牛棚,如何利用牛粪和水牛粪施肥,以及如何使用除草剂、水泵和照明发电机。尽管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从不错过县或公社举办的任何农业培训班。他还参加了数百公里外昆强县的培训班。

尽管经验丰富,但也有失败的时候。除了五七头牛死于疾病之外,张图先生一生都必须牢记的一个教训是:种植任何树木或饲养任何动物,都必须仔细研究,看看它们是否适合南坎这样恶劣的气候。由于他的主观性,几年前他投资种植洋槐树时损失了约1亿越南盾。洋槐树无法像他的农场一样承受海拔1500米以上的低温和气候,因此大量死亡。

“胡伯伯教导我们,不要因失败而气馁。”张图先生继续说道,“如果种不下金合欢树,就得考虑种其他树。我们正在研究,除了林木,还有没有其他适合这里土壤的树种?”他自信地回答:“肯定有。”

老农刘忠图突然沉思起来,说道:“其实我也想投资畜牧业,现在我力气小,什么都做不了,要专精啊!”

老农刘忠图又挥了挥手:“如果只养牛,这块地能养四五百头牛。如果种草,一千头牛就够了。这样一来,我就能成为这片山区的‘牛王’了。” 不过,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武力还未在他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他估算,要实现这个梦想,他需要获得1亿越南盾以上的贷款,加上家里现有的资金……

所以我们知道,对老忠图来说,致富的愿望是永恒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可行的想法和梦想。比如,成为山里“牛王”的梦想。看着忠图先生在长山山脉中被牛群推挤着,我想起了高中课本上学到的“虎教”的形象。任何比喻或许都不恰当,但对我来说,老忠图老人正是那种在边境山林里经商的意志的最好体现……

积极的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长山致富的愿望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