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昂朗的抱负
(Baonghean)——如今,皮昂朗(南嘉伊县,桂峰市)已不再是近十年前那场毁灭性洪水后的荒芜之地,而是成为了远近背包客口口相传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山顶云雾缭绕,纯正的泰式村庄风光旖旎;绵延不绝的百香果山,翠绿欲滴;偏远山川河流,一片静谧……这一切共同造就了皮昂朗独一无二的“特色”。
我想借着工作的借口,犒劳自己一次重返广袤的皮昂朗的怀旧之旅。也就是说,我希望既能悠闲地欣赏美景,又能保持警觉,用心感受并记录这片边境地区的风土人情。时隔近十年,我终于有机会重返故地。皮昂朗村村长颜文明先生前往南嘉乡人民委员会办理新一季百香果品种的登记手续,同时热情地为来访的村民们做着向导工作。“去皮昂朗还是那条单行道,但现在已经变化很大了。以前,路又陡又崎岖,雨季时红土湿滑,夏天时碎石路颠簸不堪……经过多次扩建和翻新,道路焕然一新,通行方便多了。”颜文明村长兴高采烈地说道。
![]() |
| 通往皮昂朗的路 |
村长颜文明(Ngan Van Minh)年仅三十多岁,却已“管理”皮昂朗村六年之久。他像许多其他泰族人一样,为人坦诚、热情好客,深受众多来访游客的喜爱,因为他对村里的“历史”了如指掌。“如今皮昂朗村的65户人家,原先来自普克村和苗族村,在2007年的一场山洪中,房屋、田地和菜园全部被冲走。洪水在夜里袭来,人们来不及反应。清晨,人们站在屋顶上,望着眼前浩瀚的银色洪水,只见水牛、奶牛、猪、鸡……无助地漂浮在水面上。许多家庭失去了母亲,妻子失去了丈夫……”
“如今的平朗人并没有忘记过去。”村长明讲述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故事。从南嘉乡中心到平朗的路不到7公里,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却仿佛遥远。当年,由于耕地匮乏、山势陡峭、气候恶劣,村民们生活艰辛。洪水过后,村庄更加荒凉。“虽然国家和一些组织提供了大米和救济物资,但村民们都说,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靠救济度日,必须想办法谋生。”2009年,县和乡政府组织了一次会议,动员村民搬迁到更远但地势更开阔、更适宜居住和生产的新地方。平朗安置村由此建立,平朗在泰语中意为“有水环绕的平坦土地”。 “Pieng Lang 是我们人民的愿望”——村长明真诚地说道,同时急忙踩下油门,到达了最后一个山顶。
![]() |
| 勒范迪厄先生负责照料百香果园。 |
作为安置村,平朗村与南嘉乡其他七个村庄截然不同,其内部道路规划井然有序,宛如棋盘。村内道路全部铺设了水泥,一直延伸到稻田脚下。道路两旁,在播种季节,层层叠叠的梯田绿意盎然;清澈的火古马溪发源于此,蜿蜒流淌在坚实的稻田间,隐隐传来犁铧和牛蹄踏地的声音,为新一季的稻米播种做准备……
村长颜文明带我登上山顶,从高处俯瞰,平朗村的65座吊脚楼如扇子般铺展开来,宛如常年云雾缭绕的普香峰,宛如一幅雄伟壮丽的自然水墨画。村长在我面前挥了挥手,说道:“南嘉一带的泰国人民一直渴望拥有平坦的土地来谋生。如今,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在平朗村,每户人家都分到了2000平方米的土地盖房子,还有菜园、独立的谷仓,许多家庭还挖了池塘养鱼,更不用说平均每户人家还有5公顷的稻田可以耕种。平朗村的村民们都非常幸福!”
![]() |
| 皮恩朗风景。 |
如今讲述的每一个故事中都蕴含着这份喜悦,不仅在老人们的心中,也在那些来到平朗(Pieng Lang)谋生、渴望在这片贫瘠土地上致富的年轻家庭的心中。黎文迪先生(Le Van Dieu,1984年出生)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年轻人。他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面容清秀,很少有人会想到,他外表之下竟隐藏着一颗坚韧不拔、直至生命尽头的心。迪先生的故事悲喜交加,充满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出生于苗族村(Meo village)。迪先生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家中只有他和母亲两人,因此从小迪先生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苗族村的时候,我一个人辛勤耕作几块田地,闲暇时就去森林里采集林产品,做搬运工……”迪先生回忆道。2007年,苗族村遭遇了突发洪水。迪厄和她母亲那摇摇欲坠的高脚屋最终没能抵挡住大自然的肆虐。“我后悔莫及,没能救下我的母亲……过了好几天,村民们才通知我,让我去义丹接我的母亲。如今,我母亲的坟墓还在那里……”迪厄哽咽着回忆道。
我们突然沉默下来,凝望着眼前这片广袤的绿色。年轻的主人黎文迪(Le Van Dieu)那两公顷多的百香果园在晨曦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硕果累累,正是当季的第一批果实。像迪家这样的百香果园,如今已成为皮昂朗(Pieng Lang)的一大亮点,它们承载着将百香果“带”过山、“种”入这片边境土地、深深扎根于村民心中的奇迹。
“现在村民们感谢政府官员和州政府将优质树苗带到这个偏远村庄。几年前,当官员们鼓励村民种植百香果时,我们家并不太高兴,因为我们对这种新品种、这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奇特树木持怀疑态度。官员们进行了宣传、鼓励,提供了种子、肥料,并热情地给予我们技术指导,于是我们大胆地种下了它!”黎文迪先生说道。迪先生家是平朗村首批试种百香果的四户人家之一。经过两个丰收季,许多人开始信任百香果并效仿。百香果非常适合平朗村的气候和土壤,第一季的产量就达到了每公顷25吨。“多亏了百香果,我们家才得以摆脱贫困。但摆脱贫困之后,我们必须努力变得富裕。我们用百香果的收入再投资于水牛和奶牛的养殖。” - 这处房产的年轻主人看起来很富裕,他兴奋地分享了他的许多计划。
坐在他旁边的村长颜文明继续说道,不仅是迪厄一家,平朗村许多最近搬出去独立生活几年的年轻家庭,都怀揣着摆脱贫困的共同愿望。他们热情地开垦土地,种植百香果、相思树、木薯……既能获得短期收入,又能为长期收入奠定基础。现在,全村的百香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7公顷,今年百香果季,南嘉乡政府计划再扩大4公顷的种植面积。平朗村充满了希望!
笔记:
KY PHU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