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交汇:来自《人民报》“人物名声”展览的故事
由《人民报》举办的“光辉人物”展览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胡志明的思想,也强烈地激励了年轻一代,帮助人们更贴近历史,触动人心,并通过数字时代的语言继续传播。
5月17日凌晨5点起,白梅医学院学生陈玉武(Tran Ngoc Vu)就一直守候在《人民报》办公室。他是前五位领取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5周年特刊的人之一。“我历史学得不太好,但我心中充满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我喜欢收集这样的出版物,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国家。”陈玉武一边说着,一边拿着报纸和特刊,特刊上印着胡志明主席阅读《人民报》的照片。
与武先生一同涌向面向还剑湖的《人民报》办公楼空地,参加于2025年5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人民的光明之名”展览。该展览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免费开放,是《人民报》为纪念和缅怀这位深受爱戴的国家领袖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特别活动。

从书籍到现实生活
河内首都大学一年级学生陈黎妮(Tran Le Nhi)带着明亮的眼神来到展览现场。她说,她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对《蓝莲花》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胡志明主席的历史小说——着迷,至今仍保持着重读的习惯。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手捧这本关于胡志明主席的特刊。展览和特刊中生动的图片让我感觉离胡志明主席更近了。我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美德,”Nhi分享道。
展览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观。来自福利高中的学生阮秋花(Nguyen Thu Hoa)利用上午的时间前来参观。她分享道:“这些生动的出版物让历史知识焕然一新,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更想阅读更多、学习更多。历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色彩、英雄事迹,而且触手可及。”
除了展出众多珍贵的胡志明照片,涵盖从广为人知的瞬间到鲜为人知的艺术作品,本次展览还特别推出两页印刷的增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胡志明阅读《人民报》的照片及其名言。特别之处在于,每份增刊都包含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即可访问《人民报》数字平台上的专题页面“胡志明与人民是根本的思想”,营造出一种现代而生动的阅读体验。
“伟人之名”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1. 胡志明市 - 一个男人的肖像:重现他的人生历程和作为民族解放英雄及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2. 人们对他的爱戴:艺术作品描绘了胡志明主席的形象,将他的形象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
3. 胡志明与《人民报》:回顾领导人与党的喉舌之间的特殊情谊,以及胡伯伯本人多年来在《人民报》上发表的文章。

黄梅县小学教师范氏月女士手持《人民报》特刊。(摄影:SON TUNG)
黄梅县小学教师范氏月女士分享道:“我会把补充材料带到课堂上给学生们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去展览现场,所以我希望他们能通过报纸感受到展览的氛围。学生们很喜欢扫描二维码来了解更多信息。这样一来,历史就变得更加生动了。”
“闪耀你的名字“年轻一代与国际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越南民众,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来自韩国的游客柳先生(HB Ryu)表示,他和妻子曾多次到访越南,一直非常喜爱越南的文化和历史。“我一直都知道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的英雄。这次,当我亲手捧起那份印有胡志明主席阅读《人民报》照片的特刊时,我对越南历史的热爱或许更加强烈了。这份报纸的设计非常精美,充满怀旧气息,处处体现着传统特色。我认为,像这样的活动有助于纸质报纸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

柳先生和夫人手持《人民报》特刊。(摄影:SON TUNG)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社交网络的影响,此次展览感动了众多年轻人的心。越南邮政公司员工陶德义先生通过TikTok了解到此次展览。尽管他刚刚结束夜班,但他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立即赶到展览现场领取赠品。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喜欢胡志明的故事,今天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到场,我非常感动。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故事让历史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鸣。TikTok、纸媒、二维码——所有这些媒介都在拉近历史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他分享道。

“胡志明光辉”展览不仅是一场庆祝胡志明诞辰的文化活动,更是一场连接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科技、历史与未来的盛会。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尽管时代变迁,但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胡志明的感情依然如故,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熠熠生辉。
“人物的辉煌名字”展览于2025年5月16日至2025年5月19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在人民报社办公楼面向还剑湖的空地免费开放。
在展览会上,《人民报》向读者推出了两页特刊,刊登了胡志明主席阅读《人民报》的图片,并引用了他的名言。特刊还嵌入了一个二维码,读者扫描后可访问名为“胡志明与人民是根本的思想”(hochiminh.nhandan.vn)的专题页面,浏览有关胡志明主席的生动资料,从而打造出一种现代而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旨在吸引国内外广大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