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善良被利用时
(Baonghean)——在义安报发表文章“那样该怎么捐?2015年4月13日出版的刊物中,舆论对越南中央教育促进会下属的职业指导与培训、弱势儿童救助中心在该省困难山区开展的文艺演出和捐款活动有很多看法。在从各地了解到该中心活动的更多信息后,人们意识到相关机构需要加强管理工作……
多地“惊呆”
据太和镇教育培训厅厅长陈明海介绍,2015年1月6日,该厅收到太和镇人民委员会发来的“弱势儿童职业指导与培训中心”第13/TrT-PTT号正式函件。函件内容为“就‘社区桥梁’主题举行见面和文化交流活动”,由弱势儿童职业指导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多世龙签署,函件要求:“太和镇人民委员会非常希望为中心里的残疾和弱势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与镇上的学生见面交流文化艺术。”由于该函是太和镇领导的“敬语”,内容为“请教育局合理安排学校时间,让中心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交流”,因此,1月8日,太和镇教育局向辖区内中小学发出了一封正式函件。
文件中,该厅公布了学校文化交流活动方案,并要求各学校协助该中心:通知学校家长代表、教职工代表、老师代表等到场,为慈善援助和志愿服务精神加油鼓劲,帮助贫困残疾儿童……本着上述文件精神,该团于2015年1月22日上午至29日上午在19所学校组织了交流活动并进行了捐款(平均每天在3所学校进行交流和捐款)。“我们也无法评估文化节目的内容,也没有看到文化厅或任何主管部门批准演出内容。我知道捐款不好,但我相信市人民委员会的推荐,也看到这群残疾儿童来自河内,所以我要求学校本着志愿服务精神为他们创造条件……”——陈明海先生说道。
![]() |
一群残疾工人在河内残疾儿童职业指导和培训中心练习缝纫。 |
与太和镇类似,2014年12月22日,新岐县教育培训厅也向辖区内中小学颁发了关于2014-2015学年为处境困难学生举办“社区桥”文化交流活动的指导方针的第1084/PGD&DT-TH号文件。文件阐明了此次交流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分享和帮助残疾学生和处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传承越南民族“整片树叶覆盖破叶”的宝贵传统;通过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教育、人文关爱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同时,“提醒”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要以实际行动体现:自愿支持、帮助和提供物质援助给处境特别困难的残疾学生,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与社会生活。
与此同时,还有从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1月6日在19所学校进行的交流活动。新岐县教育培训厅厅长郑友清表示:“去年,当该团体来讨论演出和交流事宜时,我们也创造了条件,因为我们看他们是残疾人,而且县里也提出了意见。但教育部门要求中心汇报活动成果和交流后筹集到的资金,但该中心演出并筹集到资金后,却没有汇报就走了。2014年底,该中心再次来访,同样是出于同情、分享的心理,也相信县里也提出了意见,我们也为该团体的运作创造了条件,但限制了学校的数量。不仅是这个中心,目前教育培训部门也感到头疼,因为经常要接待来乞讨善款的团体。今年以来,已经有6个团体以残疾人中心、矫形外科中心和……的名义……人道主义组织到教育部门来卖钢笔、名人雕像和笔记本来筹款。他们还出示了某个组织的介绍信,但我们不知道真相。不买就走,买了就得付钱。教育部门没有资金……”
在奇山县,教育培训厅在收到人民委员会的意见后,也发出正式通知,要求各学校与职业指导培训中心代表团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以支持贫困儿童。尽管官方通知中没有提及募捐,但据《乂安报》报道,此次活动仍然举行。奇山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切氏月女士表示,当中心来提出这一问题时,该县非常担忧,因为该代表团主要由残疾儿童组成。奇山县仍然非常贫困,官员、民众和学生正在接受来自各地慈善家的捐款,但当看到来自河内的残疾儿童要求进行交流和文化表演时,该县“无法拒绝”。“然而,他们只同意进行文化交流,并没有呼吁官员、民众和学生捐款。不过,代表团仍然组织了募捐活动……”——切氏月女士说道。
事实上,贫困儿童职业指导与培训中心举办“以社区桥梁为主题的见面交流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呼吁各方支持,为中心筹集资金。归州县教育培训厅副厅长阮氏珠老师表示,2015年1月初,中心工作人员来访,提出交流演出的请求。教育培训厅领导知道会有募捐演出,因为一年前中心就来过交流筹款。教育培训厅一直认为,归州的学生和老师都很贫困,因此在学校捐款并不合适。但看到来自河内的残疾儿童,实在无法拒绝,所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只在周行小学和行切中学引入了交流演出。 “该部门只是指示两所学校安排交流时间,安排教职工、学生充分参与;可以安排课外活动或团队活动,以便学生以最高的参与率参与,但对捐赠一事只字未提。而且,虽然行程安排在两个地点,但代表团却迟迟未到,原因不明?”——阮氏珠女士疑惑道。
在祥阳县,当上述职业指导中心的代表提出交流请求时,县领导也表示同意,并责成教育培训厅通知各学校。然而,当时《义安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应该这样做募捐吗?》的文章,县领导便提醒教育培训厅,只允许进行文化交流,不允许进行募捐活动。随后,县领导收到了该中心的正式通知,内容是暂停该中心的运作。“我们随后核实,2014年,该中心曾来祥阳一次,同样以文化交流和募捐的形式进行。像安化乡这样收到捐款较多的地方,大约1000万越南盾,他们对此很满意;而像和平镇这样收到捐款较少的地方,大约150万越南盾,他们的态度就不太好。我觉得这样不好……”——一位县领导说道。
许多人读到上述事件的新闻报道后,不禁提出疑问:残疾人职业指导培训中心为何主要要求到山区、边远地区和边境地区演出?山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善心是否被利用了?作为越南中央教育促进会下属单位的残疾人职业指导培训中心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情?
“捐赠”方说了什么?
《乂安报》记者在位于河内市河东区南罗溪城区3号地段8号的职业培训中心总部,与职业培训中心领导杜世龙先生和阮德盛先生(均为副主任)进行了座谈。该中心为7至40岁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一部分先天性聋哑人士学习缝纫,中心会安排工作或直接在总部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另一部分先天性聋哑人士则在中心接受声乐技能培训,并成为“艺术交流”团体的来源。
“中心有申请成立艺术团的文件,并已获得中央教育促进会的书面批准。目前,我们有3个艺术团。” 杜世龙先生说。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融入社区,展现自己的才华”,中心组织了前往全国各地学校的艺术交流之旅。
![]() |
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Ky Son Town小学的学生们进行了捐款。 |
根据成立决定,该中心的职能是合作、邀请有热心的组织和个人为残疾儿童的抚养、教育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贡献;协调各机构、部门、行业、社会组织、慈善家……举办活动,筹集资金,支持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此外,对于艺术活动,表演艺术部同意,但条件是节目内容必须报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审查。
然而,在充分了解了乂安省活动情况后,发现其活动存在如下情况:促使文化体育旅游厅审查内容;没有向省教育促进会汇报在该地区的活动情况;在极其困难的地区举办以募捐为主的活动,引起官员和民众的负面反应;没有遵守政府2012年4月12日第30/2012/ND-CP号法令中关于组织和运作社会慈善基金的法律规定……杜世龙先生和阮德盛先生意识到,乂安省中心近期的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缺陷。杜世龙先生表示:“我们中心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让孩子们能够参与活动,我们不得不主动招募志愿者。非常感谢义安报社的建议,我们会根据这些建议调整活动,使其更加贴合中心的需要,并树立更好的形象……”
不要让你的善良被人利用。
为什么残疾人职业指导与支持中心可以组织交流和募捐活动,即使这种方式不太美观,也不符合规定?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因为对残疾儿童的处境抱有同情和关怀的心态,而且河内与山区文化交流的地理距离遥远,所以地方负责人采取行动,创造便利条件。然而,通过这次事件,地方当局和相关机构必须吸取教训,不能让“同情”导致官员、民众和机构自身都被利用。
多年来,不少组织和个人利用农村山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善良、淳朴、缺乏信息和理解的心理,牟取暴利。例如,2014年,祥阳县一家照片冲印公司利用数百名老战士协会和老年人协会会员的信任,制作毫无价值的“黄金八字”和“老有所为”证书,以25万至35万越南盾的价格出售;2013年,一些各级妇联为一家豆奶生产公司“创造条件”销售万春牌豆奶产品;一些公司利用健康讲座等活动,向农村农民推销保健食品和劣质日用品;或有人冒充人道中心、慈善组织人员,到设施内兜售牙签、钢笔、照片或纪念品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必须看到,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存在诸多漏洞,必须明辨是非,不能让官民的善心被人利用。
光伏集团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