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器乐(二):有趣的传说

杨红图 June 24, 2022 06:46

(Baonghean.vn)——在“苗族器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流行的乐器,例如叶号、口琴(da)、tra lien do(竖笛)、tra blai(横笛)……在第二篇文章中,我们邀请读者继续阅读有关乂安省苗族其他独特的乐器,以及它们与有趣的传说有关的内容。

>> 第一课:来自大森林的乐器

管道

琴是蒙族最流行的乐器。会弹琴是女孩择偶的标准,所以几乎每个成年男孩都会学习弹琴。如果买不起琴,他们就会互相借,或者一起练习。

春笛声。摄影:Dinh Tuan

据前奇山县芒龙乡党委书记瓦培登先生介绍,乂安省苗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排箫的传说:“从前,有一户人家,母亲不幸去世,不知何故未能下葬。六个孩子深爱母亲,日夜哭泣,哭得眼泪都流不出来了,喉咙也哑了,却始终无法放下对母亲的爱。有人对六兄弟说:‘如果喉咙哑了哭不出来,就做一支笛子来代替哭泣。’于是,六兄弟做了六支笛子,想表达对母亲的爱,也想把母亲的功德传给子孙后代。可是,笛子吹得太久,他们上气不接下气,疲惫不堪,生病了。一个接一个地生病了,六兄弟没法一起吹笛子,表达对母亲的爱。他们找来一个干葫芦(水葫芦、汤葫芦),刻上六根笛子,葫芦上凿了孔,插上6根笛管,又把葫芦茎的顶端切掉,做成吹口。这样,只需一人吹笛,就能念出六兄弟的话语。几声笛鸣之后,仿佛体会到了儿女的孝心,母亲便安葬了,让她安然离去。从此,蒙族便有了人死后吹笛的习俗,愿逝者早日回到祖先身边。

在乂安省,也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苗族男子用排箫救妻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老巴苏和伊东是一对夫妻,他们生活得温馨幸福。一天,老巴苏下田,伊东家的房子被老虎抢劫了。他回家后听说了这件事。老巴苏想进山林去打老虎,救回妻子。但他自知力不从心,打不过老虎,便日夜苦练武艺,村里的老人送给他一把宝剑。等他身强体壮,剑法娴熟后,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便进山林去找老虎。他手执宝剑,背上排箫,从这片树林到那片树林,到这个山洞,到那个山洞,日日夜夜,他都拿出排箫吹奏。他把吹奏过的乐曲吹给伊东听,仿佛在回忆他们热恋的时光。每吹奏一次,他的腿脚都仿佛强壮了不少,眼睛也仿佛敏锐了不少,耳朵也仿佛灵敏了不少。

有一次,他正吹着笛子,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声音,像是风吹树叶的声音。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正要挥剑砍去。老虎连忙问道:“我是你的妻子伊东,那只灰老虎逼着我披上虎皮,那只老虎就要回来了,你要小心,它很凶猛!”果然,老虎真的回来了。闻到一股奇怪的肉腥味,老虎瞪大了眼睛,扑向贾巴苏。老虎和那人搏斗了很久。在伊东的鼓励下,他终于杀死了凶猛的老虎。可是,他怎么能为了伊东脱下虎皮呢?他深爱着妻子,便拿出笛子吹奏起来。笛声激昂而慈爱,他越吹越激昂,仿佛他的心跳声在贤惠的妻子耳中回荡。突然,虎皮消失了,露出了美丽、温柔、优雅的伊东。夫妻俩高高兴兴地接回了村子,从此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子孙满堂,越来越拥挤,就像一个野蜂巢。

乌龟(空)

蒙族人称鼓为“rua”。虽然很少使用,但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却非常重要。只有在有人去世时才会敲鼓。有些蒙族家庭会制作鼓以供长期使用,但有些家庭只在有人去世时才制作。鼓必须在森林里制作,制作鼓对他们来说并不太难。一根挖空的干树干和两张牛皮可以做成一面鼓。人们去森林或田间劳作时会留意干树干;每当杀一头牛时,他们都会将牛皮晒干保存。制作鼓越容易,迎接鼓的程序就越繁琐复杂。首先,要给鼓命名。鼓带回家后,立即进行迎鼓程序,包括:邀请鼓主人(chi mua),吹奏三首笛子歌来迎接鼓主人(chi joke)。

只有完成所有程序后,才能使用鼓。人们不会把鼓放在架子上或挂在方便的地方,而是必须准备一个挂鼓的地方。取三根约3米长的竹竿或小木棍,绑在一起,将三条腿分成三个角,使三条腿的底部足够宽、足够高,以便笛手在鼓下跳舞、来回穿梭,并且鼓架的三条腿不会妨碍笛子的演奏。

沙良乡(Tuong Duong)合清村李氏家族的圣鼓。摄影:Huu Vi

泡茶、狗宝茶(三孔茶)

它被称为“Tra Blong”,因为吹奏时的声音像树叶喇叭,洪亮而尖锐。笛头和笛口也像竖笛(tra lien do)。笛子由一小段竹子制成。

三孔笛没有自己的曲调,但可以像叶笛、竖笛一样演奏不同的乐曲。如今,人们几乎不再使用三孔笛了。是不是因为叶笛容易获得,而且能演奏出与三孔笛相同的乐曲,而制作三孔笛需要寻找竹子和芦苇,费时费力,所以三孔笛逐渐被叶笛取代了?此外,据一些老人说,苗族人很少在村里吹奏三孔笛,也避免在晚上吹奏,所以三孔笛的使用也越来越少。

分享

它是一个筷子大小的钢圈,配有铝柄或钢环,弯曲折叠成刀柄的形状。仪式期间,萨满会一边念诵、吟诵和唱歌,一边摇晃铁块以保持节奏。当铁块被举起并猛击落下时,它们会相互撞击,发出类似于拨动牙签的声音。

除了上述乐器外,蒙族人还会为牲畜佩戴铃铛,以便于识别和辨认哪些牲畜属于他们。值得注意的是,与北部省份的蒙族人不同,义安省的蒙族人不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钟”(chum choe,即“xap xoeng”),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使用它。

(待续)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蒙族器乐(二):有趣的传说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