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

当绝望化作爱的模样

福英 October 17, 2025 10:23

当绝望袭来时,人们常常会陷入无意识的自私陷阱,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认为没有自己,孩子会承受更多痛苦。但事实上,我们这样做恰恰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剥夺了他们跌倒、站起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权利。父母之爱不应因个人的痛苦而扭曲,更不应变成一成不变的牺牲。

近日,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年幼女儿的悲惨故事震惊了社会。这并非我们第一次听到如此令人心碎的故事。绝望的父母抱着年幼的孩子跳入冰冷的河水,或者选择在夜里带着她们一起离家出走。最令人难以释怀的问题不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而是“是什么让爱变得如此扭曲?”

人们常说,世间没有比父母之爱更伟大的爱。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不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他们的爱中夹杂着绝望,甚至认为死亡是唯一的解脱,是唯一能“保护”孩子免受人生苦难的方式吗?然而,在这些行为背后,真挚的爱与无意识的自私之间只有一条脆弱的界限。当绝望蒙蔽了理智,让我们忘记了真正的爱必须给予孩子生存的权利和希望。

cha-me-yeu-thuong-nhau-giup-con-_1581949096.jpg

我想起了那些父母——平凡人,他们一定背负着债务,饱受家庭冲突、婚姻破裂的折磨,或是承受着生活中种种无形的压力。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太过残酷,太过绝望,他们的孩子无法面对。他们抱着孩子,轻声诉说着最后的爱语,选择了结束这一切。但这真的是爱吗?还是仅仅是伪装成牺牲的恐惧?

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无权评判,但当我们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那些尚未有机会探索广阔世界、感受无尽幸福的幼小生命,却被成年人的极端决定所吞噬时,我们不禁感到心痛。原本应该指引孩子们前行的爱,如今却变成了吞噬他们未来的黑暗。

nhan-duyen-phunutodayvnppsa-1664433763899755152252-1664442014705-1664442015409701080510.jpg

那条爱的纽带如此脆弱,很容易被抹去。当绝望袭来时,人们常常会陷入无意识的自私陷阱,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认为没有自己,孩子会更加痛苦。但事实上,我们这样做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剥夺了他们跌倒、站起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权利。父母之爱不应被个人的痛苦所扭曲,变成不可逆转的行为。他们是否曾停下来问自己:“我的孩子想要这样吗?即使没有我,我的孩子也值得继续活下去吗?”

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人父母的责任。爱不是占有,也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把孩子带走。爱是活下去的力量,是寻求帮助的勇气,是让孩子明白即使生活艰难,生命依然值得珍惜。真正的爱是懂得在必要时放手,懂得在风暴来临前寻求朋友、家人或支持机构的帮助。它教会孩子绝望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在前方。它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即使生活把你逼到绝境,你仍然可以选择站起来,为了孩子,也为了你自己。

photo-1-1546616842772695059102.jpg

爱孩子不仅仅是给予他们教育,更是教会他们跌倒后如何重新站起来。是教会他们相信苦难并非终点。是允许他们看到父母的脆弱,却依然努力生活。最伟大的爱并非牺牲到失去自我,而是即便自己跌倒,也不忍心拖累孩子。一个孩子,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只要从小就被灌输生命值得珍惜的信念,依然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如果大人替他们下结论:“这个世界没有你的容身之地”,那么他们就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事实上,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们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父母。

父母需要学会负责任地去爱,这既需要知识也需要勇气。知识意味着了解心理健康,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利用社会服务而不是隐藏自己的担忧。勇气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软弱,克服羞耻感来拯救自己和孩子。真正强大的父母会在自己无能为力时寻求帮助,而不是认为结束关系就能解决问题。

社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弱势群体构建“安全港湾”。我们需要更有效的热线、更容易接触到的心理咨询师,以及能够倾听而非谴责或评判的社区。媒体在报道敏感案例时,应注意措辞,避免引发模仿效应,或将绝望描绘成“英雄行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识别绝望的迹象,以便及时将他们拉回正轨。一个问题,一条建议,有时就能挽救许多生命。

今天,如果你感到疲惫,请紧紧拥抱你的孩子,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带着希望一起找到回家的路。归根结底,爱就是懂得如何让你的孩子充实、自由、自信地向前迈进。而有时候,仅仅是选择留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当绝望化作爱的模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