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新信心
(Baonghean)-安山县把土地转用确定为逐步推行机械化生产、转变种植业结构、为胜利实现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前提的最重要步骤,已出台专门决议,在实施过程中果断、灵活、创造性地指导,并已取得积极成果。
我们来到Cam Son乡,正值雨季刚停,人们正轮流下田照料秋冬作物。海林村的阮氏海女士手里捧着刚冒出来的青翠南瓜说道:“她家以前有3块地,6块地,现在只剩下一块地了,所以全家都集中精力投资,把种植结构改为每年种2茬南瓜、1茬蔬菜,家里的生活开始好转。” 海女士兴奋的心情,也是村里所有农户完成土地转制后共同的心情。
Cam Son 的南瓜丰收
作为全县两个实行土地转制试点的公社之一,2010-2015年任期公社党代会后,Cam Son决定开展动员农民将小块土地转为大块土地的项目是有效实施其余经济领域项目的前提。Cam Son有11个村,其中1个村位于拉姆河左岸,4个少数民族村,生产用地分散,主要集中在三种土地类型:冲积土、田地和2-稻田。如何凝聚共识,确保跨地区农户的公平,是公社党委和各村党委十分关心的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民主征集农户意见。最终,公社提出的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11%的土地用于公园、15%的土地用于农场、8%的土地用于海滩的比例进行土地分配。模范党员首先收到,因此基本上得到了农户的拥护。在人们不理解的村庄,公社党委指示继续举行多次会议,宣传和阐明含义、政策和对农户的利益。得益于此,Cam Son 基本完成了土地转用工作。目前,拥有 1 块土地的农户占 81.5%,拥有 2 块土地的农户仅占 18.5%,全社已不再拥有 3 块土地。土地转用后,为了直观地比较效益,公社党委继续指导各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绿芦笋种植模式、甜瓜转南瓜种植模式、发展畜牧场等经济模式。
为落实省委常委会关于实施土地整理和地块交换政策的第02/CT-TU号指示,安山县委明确指出,土地分散、零散是阻碍该县农业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县党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县党部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继续动员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第03 NQ/HU号决议,并将此作为顺利完成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突破口。被选定为试点的两个乡是Cam Son和Hung Son,这两个乡拥有一支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在土地流转的第一阶段取得了成效和经验。这两个乡也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村庄、地点和区域,先进行冲积地的流转,然后再进行稻田的流转。因此,在两个试点公社中,除了上文提到的Cam Son公社外,Hung Son公社也根据每块土地的种植类型进行了农作物转作。由此,全社超过172公顷的田地和庭院全部转作了农田。转作后,户均农田数量从6块减少到2块,转作后每块农田的平均面积从488平方米/块增加到1429平方米/块。Tam Son公社虽然不是试点公社,但也积极动员群众转作农田。公社党委指导土地资金清查、分组、制定土地接收方案并抽签接收,最终转作后每户平均土地面积达到1724公顷,每户获得2块农田……
土地转用后,该县立即指导各乡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户投资集约化农业,适度转换作物品种,从而在当地形成了许多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区域,例如:Cam Son乡的40公顷蔬菜种植区,左岸各乡的甘蔗种植区,以及在因洪水泛滥而无法耕作的土地上发展数百公顷的集中水产养殖区。此外,该县还加快规划灌溉系统和田间交通,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机械化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已修复和更新了50公里田间道路和10公里水渠。可以说,英山县委关于动员农民转农转产的第03-NQ/HU号决议的初步成果正在为人民、干部、党员注入新动力、增强新信心,为英山县有效落实越共十九大决议、努力成为西部地区小康县之一而努力。
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