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村干部来源“难”
(Baonghean)——在每个居民区,“说干就干”的村长或支部书记的形象已为人熟知。然而,目前在许多街区和村庄,找到“在家吃饭,照顾全村”的干部却并非易事。
我们在英山县开山乡六村召开贫困户走访会时,见到了村长冯伯绍先生。他今年67岁了,但在2013年9月完善基层政治体制的党支部代表大会上,他仍然被“选举”为党支部副书记兼村长。虽然他因年老体弱而主动提出退休,但“回头想想”,村里确实没有人能接手这个工作,所以党支部还是推荐他去民选。冯伯绍先生轻声细语地吐露心声:“大叔,村里的工作很忙。说实话,我也想休息一下,但党支部给我安排了工作,老百姓又信任我,所以我必须努力。不过,我也恳请老百姓,就干这一届!”
![]() |
荣市边水坊第 13 街区执行委员会走访了政策家庭。 |
相关新闻 |
---|
大大小小的工作都摆在眼前,从发动群众,组织落实各级指示、决议、政策,到筹集资金、评定贫困户、走访慰问、慰问、办丧事、调解……如果没有知识储备、热情服务、亲民服务,完成任务真的很难。再加上村干部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量很大,区管干部缺乏重视和共担,同时,大家对群众的认同度也并不高。这一切导致在街村担任区长、副区长和群团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村组长是“民选、公社选”,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直接受公社、坊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同时,他们还要发动村里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国家法律和上级规定,履行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与人民一道维护地方政治安全、社会治安。因此,他们要顶住“上砧下锤”的压力。村组干部的作用和责任如此重要,但长期以来,这支队伍盛行“借调”退休干部回乡的做法。
这个团队基本上都有退休金,所以如果能找到敬业热心的人,老百姓肯定“受益”。因为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不只是为了每月的津贴。然而,除此之外,由于津贴低(按规定,村长和排长每月只能拿到最低工资的60%),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多党支部想提拔干部的人,却因为害怕冲突而逃避责任。宜文公社(宜禄)八区党支部书记黄文平先生坦言:“村里的工作要求我经常在当地,不能远行,也很难兼顾其他工作。粗略计算一下,我每个月要花10天时间参加公社会议、党支部会议、村里活动,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做动员工作、走访群众。不算节假日,工作量就更大了。我们村里经济活动都比较忙,所以要提村干部,大家都拒绝……”
在城镇街道,退休干部仍然可以担任街道领导职务。然而,在农村地区,如果让退休人员担任村支书或村长,就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据安山县组织委员会主任黎光君先生介绍,在农村地区,退休干部如果担任村长,虽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但由于不直接参与生产,在领导和指导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相反,从村里人中选拔干部却很困难,因为他们要直接生产、操持家计,用于村组工作的时间资金有限。事实上,在基层,有很多人有能力、有威信,可以很好地胜任村组长,但却拒绝“上位”。但也有一些人想当村组长,但组织管理能力差,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因此,在农村找到“担当”的人似乎并不容易。同时,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很远的地方上学或工作,而留在本地的人能力有限。
荣市党委组织部部长杜永盛先生表示,许多地方在村干部选拔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们没有真正重视在支部中发现、动员、培养和激励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才(例如妇女、青年、退伍军人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荣市目前正在实施一项政策,以提高党支部活动的质量,以便在选拔村干部方面做出更务实的决定,并提高居民区工作的效率。
尽管困难重重,但当党支部和群众大胆选举年轻人担任村长和村组长时,许多村庄和村组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例如,在桂峰县南街乡普克村,村长银文尚和副村长魏文孝都是1982年出生的。在上一届任期内,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完成了许多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消除了饥饿,减少了贫困。在安山县平山乡第七村,1989年出生的村长范文山也逐渐展现出对村庄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各村党支部书记交谈时得知,当地非常需要这样的“骨干”,因为农村地域广阔,需要年轻人和热情来承担动员群众、将党的决议付诸实践的工作。重要的是,党委和部门要注重对这支队伍进行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承担村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