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困难重重
华纳水电站项目已完成桂风县同文乡和通秋乡1000多户居民的搬迁工作,使其从库区迁至安置区。随着安置工作的推进,县委、县政府也迅速稳定和巩固了基层政治体系,包括基层党组织。然而,通过实践调研,这些安置区的书记、村长队伍素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Baonghean)-华纳水电站项目已完成桂风县同文乡和通秋乡1000多户居民的搬迁工作,使其从库区迁至安置区。随着安置工作的推进,县委、县政府也迅速稳定和巩固了基层政治体系,包括基层党组织。然而,通过实践调研,这些安置区的书记、村长队伍素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桂峰县同文乡,有6个村因水电站搬迁,相当于全乡约50%的人口需要搬迁,其中254户1017人搬迁到乡外,其余人口则安置在4个村:富德村、富孔村、芒兴村和边文村。这4个搬迁村中,只有边文村是全村搬迁,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得以保留,干部队伍也基本与原有结构相同。其余3个村,许多村的居民都做出了贡献,例如在富德村,边风村(旧)和索兴村(旧)的居民都搬迁了,导致干部招募非常困难。 “合并村由于人口大规模迁移,原村干部几乎全部被无偿安置。因此,寻找干部非常困难,导致安置点干部队伍建设混乱。”同文乡党委书记郎鸿胜同志说。
华纳水电站安置区
在普孔村,人力资源的缺乏也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搬迁后,全村只有3名党员,但要形成足够的干部队伍,队伍仍然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Thang书记不得不直接动员Sop Hinh村(旧)的党员Lang Van Thoai(他已经自由地迁移到其他村)担任村长。此外,Pieng Pung村的原党员Ha Van Phong也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据Thang书记评估,干部素质最弱的仍然是普多村。2012年5月和6月,该村共搬迁了42户198人。大多数人都搬进了安置房,但除了在湖里钓鱼之外,几乎什么都不会做。我去普多村的那天,最常见的景象就是人们无论老少都坐在家里互相看着。
30岁的村长郎文法奥正和工人们一起挖井,一边摇头一边说:“水有时有,有时没,我挖了一口井,以防万一。村民们来到这里后,因为没有土地可以生产,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还没有发生过他们卷入社会丑恶事件。”当我问起村长在思想工作和发动群众方面发挥的作用时,村长只是苦笑了一下。我突然想到,在那些群众,包括干部、村书记,生活还过于艰苦,大家都处于“等待”状态的地方,他们的言行很难在社区赢得威信。
郎鸿胜书记指出:“安置区书记和村长的素质还存在很多不足,能力还未达到要求,尤其是在群众刚到安置区、生活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优秀、敬业的干部队伍,帮助稳定群众思想。”谈及如何提高安置区基层政治体系和党组织的质量,郎鸿胜书记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公社党委常委会将定期与安置区村党委书记会面,书记本人也将与干部素质最薄弱的富德村党委书记会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公社党员干部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帮助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素质,同时了解群众的愿望”。
在前风乡,虽然未受华纳水电站影响,但隶属于通秋乡和同文乡的4个村已迁入该乡的安置区,分别是Pieng Cu 1村、Pieng Cu 2村、Huoi Muong村和Na Cang村。2012年底前,前风乡计划吸收Pieng Cu 2村2名安置居民中的优秀党员入党。“这是第一轮吸收安置居民入党。这证明人们已经融入新家园,逐渐适应新生活,并为建设新生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现实情况是,桂风县委发现安置区干部选拔非常困难,现有干部队伍素质不及预期。“县委指示各党支部深入安置区,对党员和支部书记进行指导和专业培训。此外,还开设党务工作培训班,提高党员素质,同时做好发现、培养和发展新党员的工作。”桂风县委常务副书记卡文心说。的确,注重培养和提高党支部和骨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发现和发展新党员,打造党员队伍和下一代干部队伍,是解决当前干部队伍困难的根本途径。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党的基层素质,为建设坚强的政治体系作出贡献。
清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