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大学历史学院:教学、学习和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Baonghean)——1968年秋,荣市师范大学(现荣市大学)历史系在石定乡(Thach Thanh - Thanh Hoa)的保河左岸成立。自成立以来,经过45年的奋斗、建设和发展,荣市大学历史系的几代师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历史系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场,自成立之日起,第一代师生便冒着炮火和枪林弹雨,奔赴疏散地区。建系仅一年,即1969年底,历史系师生便携手顺流而下,渡过马河,沿着黎运河,最终抵达琼化、琼琉(义安省)。1972年,美帝国主义第二次轰炸朝鲜,师生们一同前往安城县朗城山区避难。
为了安顿下来,全系学生必须渡过长兴河,前往兴原县兴沙乡参与修建42号堤坝,以防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历史系一代又一代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在学校和课堂上,与当地人民一起战斗,既参与战斗,又争先恐后地教好、学好。从此,历史系“教学、学习和科研紧密结合历史遗迹”的优良传统开始得到有效践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和平回归,贯彻落实荣市师范大学党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方针,1973年底,历史系和全校师生返回荣市,继续在新的条件下开展教学、科研和弘扬自身特色。
1975年春,伟大胜利后,南方解放,历史系张开双臂,迎接孩子们离开书本,高唱着行军歌,回家。然而,有些学生却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就是三位烈士,河玉泉、黎文西和陈文明。
在新的有利形势下,学院系统地培养人才,使历史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学院拥有43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7名副教授、17名博士,学院还派出数十名教职员工到国内外培养博士生。除了常规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外,学院还设有历史学学士、社会工作学士、越南学学士、文化管理学士等专业。学院也注重研究生培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3年至今,学院已举办了21届研究生培养班,为社会培养了800多名高素质硕士生。许多博士生还在攻读越南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培养方向。
![]() |
省领导在义安省历史项目启动仪式上向荣大学历史学院表示祝贺。 |
近年来,教育培训部、义安省和荣大学多次委托学院教师成功组织和主持学术会议,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如:全国学术会议“胡伯伯访问祖国义安五十周年”(2007年);“梅淑媛与还珠起义”(2008年);“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和旅游人力资源”(2009年);“清-义-静与升龙-河内千年历史”(2010年);“胡伯伯救国之路的历史背景”(2011年);“胡志明主席生平和事业研究与教学”(2012年)等。
此外,学院教师每年还承担和接受一系列校级、省级和部级科研课题,组织编纂、接受和出版了多部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著作,如:《荣市史》、《乂安历史文化遗址》、《乂安八月革命》、《乂安省人民检察院史》、《梅淑萍起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乂安省从2005年起步的历史》,共两卷,汇集了中央和地方大多数熟悉乂安历史的史学家,共同研究、研讨、编纂和接受,是乂安省两年来(2012-2013年)科技工作的典型。
每年,该学院的教职员工在中央和地方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科学论文,积极参加国际、国家和地方科学会议......
2013-2014学年是历史学院建院45周年。多年来,历史学院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干部教师,其中许多毕业生已在党、国家、省级领导机关担任重要职务,为义安省、中北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该学院有1400多名本科生、数百名研究生和数十名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和培训。为了表彰学院对国家教育和培训事业的贡献,历史学院荣获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例如:三等劳动奖章、政府总理、教育培训部部长、省委、义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奖状、优秀教师称号、部级竞赛战士称号、“教育事业功勋奖章”、“科技事业功勋奖章”、各级劳动奖章等。
自豪地站在英雄好学的义安大地上,在未来的日子里,历史学院师生们将齐心协力,教好、学好,在各项活动中再创佳绩,不辜负我们的传统,不辜负一代又一代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和人民的重托!
陈文实副教授
(荣市大学党委书记、历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