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笋总书记亲眼见证胡伯伯写下《留下几句话》的瞬间
当天晚上9点整,胡伯伯将装有遗嘱草稿和黎笋总书记签署的打印遗嘱的大信封交给武琪先生。
![]() |
胡伯伯的遗嘱。 |
胡伯伯写下遗嘱的第一天
胡伯伯在革命生涯中写下了许多重要文献,至于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遗言,他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
据武奇先生(胡伯伯前私人秘书)介绍,“从1965年5月10日至1969年5月19日的四年时间里,胡伯伯共写了28次遗嘱,每次写的时间大多为两个半小时。
1965年,遗嘱的开头几行是胡伯伯在5月10日星期一上午9点至10点撰写的。5月11日、12日和13日的这个时候,胡伯伯继续撰写遗嘱。
5月14日早上6点至9点,胡伯伯到河内慈廉县春芳乡农民家中收割冬春稻。回家时已近10点,正赶上政治局会议讨论干部培训问题,因此当天他没有按计划继续撰写手稿。
下午2点至4点,胡伯伯继续撰写“绝密”文件,并亲自打字。1965年5月14日下午4点整,胡伯伯完成遗嘱的打字工作,也到了与黎笋总书记会面的时间。
但胡伯伯在胡志明的签名前写下了“河内,1965年5月15日”几个字。旁边,左边是黎笋同志的见证签名。
因此,黎笋总书记的见证时间是在 1965 年 5 月 14 日下午 4 点到下午 6 点之前,因为下午 6 点整,中央委员会来祝贺胡伯伯 75 岁生日。
随后,从晚上7点30分起,胡伯伯出席了首都儿童庆祝越南少先队成立24周年和他75岁生日的集会。
当天晚上9点整,胡伯伯回到棚屋,把装有遗嘱草稿和黎笋总书记签名的打印遗嘱的大信封交给武奇先生,并叮嘱他:“好好保管,记得明年5月10日还给我。”
1965年5月15日清晨,胡伯伯对中国和苏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同一天,他完成了遗嘱的撰写。
数字15(1965年2月15日,胡伯伯到海阳省昆山市视察阮廌)是一个巧合,武祺先生说:“历史学家大概要用很多篇幅来记录这个偶然事件。”
1966年5月10日至15日,胡伯伯每天上午9点至10点,仍然花时间撰写这份“绝密”文件。据武奇先生回忆,胡伯伯非常认真地阅读了遗嘱的每一句、每一个字,直到1965年5月14日下午4点才打完。
胡伯伯没有再写什么,只是在“党内必须实行广泛的民主,经常和严肃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批评,这是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统一的最佳途径”这句话之后,加上了特别重要的一句话“必须有同志般的爱”。
通过研究原文,还发现胡伯伯在“服务人民”一词后空白处添加了“服务祖国”一词,胡伯伯还开了括号“是我加上的胡志明市”。
“必须彼此关爱”和“报效祖国”两句是用蓝黑色九龙墨水笔书写的。此外,胡伯伯还用蓝色圆珠笔纠正了一些因打字错误而造成的拼写错误。
例如,在“日积月累,树木将结成森林,不仅有利于景观,而且有利于农业”这句话中,胡伯伯将“好”字改为“有利”。
1967年4月14日起,胡伯伯出国出差,直到6月30日才回国,因此这份“绝对机密”的文件被武奇先生存放在其他地方。
1968年5月10日至19日,胡伯伯每天上午9点至10点花一个小时继续撰写“绝密”文件。今年,胡伯伯对遗嘱进行了许多补充和修改,并增加了6页内容。
当年5月10日至18日,胡伯伯在吊脚楼里撰写、修改遗嘱,5月19日在西湖汽车旅馆撰写遗嘱。
因为5月18日下午6点,吃完晚饭后,胡伯伯就偷偷离开总统府,前往西湖,躲避贺寿。那一年的生日,胡伯伯却从容地准备出发。
考虑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字
1969年5月10日至20日,胡伯伯仍坚持每天从上午9点至10点花1个小时来审阅、修改遗嘱。
5月10日,因出席在西湖宾馆召开的中央会议,9点以后才返回棚户区,胡伯伯写遗嘱4年来第一次把时间从9点30分推迟到10点30分。
当天,胡伯伯在越南通讯社出版的1969年5月3日星期六刊(特别参考新闻)最后一页背面重写了遗嘱的整个开篇部分。
本通讯共15页,A4纸大小,用油印机印制。稿件由胡伯伯用蓝黑色九龙笔书写。他用红色墨水批改和添加文字,用红色圆珠笔划线和编号。
5月12日,由于胡伯伯上午出席政治局会议,他将写遗嘱的时间改到下午,即下午3点至4点。在这几天里,胡伯伯主要集中精力修改1968年遗嘱的开头段落并撰写更多内容。
因此,遗嘱是胡伯伯于1965年5月10日拟定的,1969年5月20日是他最后一次审阅遗嘱的日子。
在这4年里,每年5月中旬,胡伯伯每天都要花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审阅、修改和添加必要的部分,有时多写几页,或修改几句话,有时只是修改遗嘱中的几个字。
胡伯伯本着对后世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一思一念、一言一语都经过深思熟虑,但一思一语都朴实、真诚、纯粹、自然,如同他自己的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