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起义——以人为本的深刻教训
1945年3月11日发生的巴吐起义,除了其地位和战略意义之外,也是一场留下许多宝贵教训的胜利。
那就是抓住机遇,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敌对政府,建立革命政府;建设革命武装力量的经验。特别是,建立“民心阵地”和人民战争阵地的经验教训,在当前建国卫国事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革命的力量在于人民。
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将军们认为,巴吐起义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人民与革命力量的紧密团结。特别是,人民的积极参与是起义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巴吐起义堪称武装起义的典范之一,它以革命暴力推翻了中南地区反革命暴力,为1945年8月总起义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巴托游击队依靠人民开展行动、战斗并取得胜利,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政策,这是胡志明时代越南军事艺术的一大特色。巴托游击队真正来自人民,为人民而战。巴托游击队与当地群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巴图起义纪念碑。
第五军区党委书记、政委郑廷石中将强调,“巴苏起义为越南革命在建设和巩固革命力量、印度支那共产党坚定而灵活的领导、结合各种斗争形式、以人民为根本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
据原越共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黎建上将介绍,巴托起义期间,“民心”得到充分体现。尽管经济生活十分贫困,但人民仍然慷慨捐赠粮食、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支援巴托游击队。同时,他们参与制造简陋武器,武装自己,保卫村庄,支援游击队;并支持在巴托山区建设抵抗根据地,帮助游击队长期作战。该根据地不仅是军事训练场,也是广义省革命运动的中心。许多年轻人加入了巴托游击队,成为全民抗敌运动的核心。

黎建高级中将分析巴苏起义中的“民心”问题,得出三点宝贵经验,即: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民是根本”观点,民心是革命的力量源泉;党的正确领导是团结民心的关键,注重建设全民族大团结阵线;实施有效的群众动员政策,注重发挥地方优势,创造发展优势,同时做好革命历史传统宣传教育。
黎建高级中将强调:“巴苏起义的‘民心阵地’充分表明,革命的力量在于人民,正确的领导和有效的政策是关键。巴苏起义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构建牢固的‘民心阵地’,服务于建国卫国事业,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意相通
从巴吐起义的“人民心”看,黎建军上将认为,在当前建国卫国斗争中,人民安宁是革命事业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坚决革新和全面改革政治体制,确保政治体制精简、强大、有效、高效、有效。
“构建‘民心’的核心在于贴近民心、倾听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在土地、环境和社会政策等问题上。群众动员计划的实施需要深入民心,尤其是在山区、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发展经济,同时保护和弘扬当地独特的文化价值,改善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黎建高级中将建议道。

巴托山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谈及弘扬以民为本的教训,第五军区党委书记、政委郑廷石中将指出,当革命运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时,就会得到人民群众坚强、持久的支持,留下以民为本、建立民心阵地、巩固民族大团结阵线的深刻教训。
郑廷石中将强调,“在当前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挥人民当家作主作用,贯彻落实‘民知、民议、民做、民检、民监督、民享’方针”,激发和大力弘扬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自主主义、自信主义、自力更生主义、民族自豪感和向往精神,增强建设发展富强幸福国家的强大动力”。

巴都起义博物馆,是向年轻一代教育革命传统的地方。
八十年过去了,巴吐起义的宝贵经验教训依然深刻。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相结合,是实现建国愿望、带领国家迈入新时代、民族崛起时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