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制!
(Baongehan) - 迫于无奈,在经过长时间的不耐烦之后,财政部长于2015年1月26日被迫签署决定,成立3个工作组,“立即”检查几个大城市的约40家运输企业,理由是这些运输企业属于“坚守”票价的群体,尽管“朋友”汽油在过去一年中已经这样做(降低价格)十多次。
一天后,民众的呼吁也“促使”电视台采取行动,播出了一条报道,反映了河内美亭汽车站的困境,当时该“坚定”团体旗下有100多家运输企业。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省市都存在,但这次“目标”的5个省市分别是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平阳和同奈。
我们上面用了“不得已”这个词,是因为组建运价检查组似乎不在管理机构的计划和意愿之内。这当然不是市场机制的“专长”,因为市场机制并不总是鼓励行政干预。问题是,等待企业主动降低运价,却不见任何动静,多次建议也未见成效,甚至提醒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检查,这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人们依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思维定式:市场是战场,是激烈竞争的场所,有胜就有败,有赢就有输。然而,这的确是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可能是经典的理论。如今,胜负已被“双赢”原则所取代。一切都变得美好!人们不再从对手手中抢走蛋糕,而是携手合作,共同制作更大、更美味的蛋糕。可惜的是,这种现代商业理念似乎仍然有些奇怪,至少在“电视台”的报道中,它还没有触及……美亭汽车站!近一年来,交通票价的故事被谈论得太多太多了。然而,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这种服务中不公平甚至有些残酷的赚钱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他们能够看到并认识到社会上公开且令人反感的极其落后的理念和商业文化。一个与……市场截然不同的市场。他们不但不感恩,反而从那些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养活”他们的人身上榨取利益。人们明目张胆地把“顾客至上”的准则变成了一句通俗易懂的口号,甚至在总结大会上也用得更夸张些。汽油价格一降再降,但交通费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为了装点门面、讨好顾客而慢慢降低几滴,或者用通俗的说法,降低几分钱来“坑”顾客。更肆无忌惮的是,汽油价格下跌的同时,仍有商家敢于提出涨价申请,理由是……春节快到了!感觉服务提供商已经不觉得羞耻了,他们公然“顶住打击”!乘客们仍然不得不忍气吞声。通勤者并非不懂心算,而是他们无法……步行回家。总之,“顾客”别无选择。这才是关键问题吗?还有更多!你去大型汽车站试一试,你肯定分不清哪些车“听话”降价,哪些车“铁杆”降价。我服了!这种不透明加剧了混乱。这难道是长期以来“抢着生”的最大漏洞吗?大家都觉得油价下降是商家降低产品价格提升竞争力的绝佳机会。油价下降是乘客的第一奖励,乘客数量的增加是“公交公司”的“奖励”。但我们不一样,油价下降的每一分钱都进了“公交公司”的口袋,他们乐呵呵地增加车次和车辆。公交公司不顾舆论,竞相利用这一点,赚取巨额利润。乘客们仍然日复一日地勉强上车,像玩捉迷藏一样支付车费。
为什么要成立检查组?为什么商家为了乘客的利益而降低票价,而不是反过来?为什么不让市场根据供求规律自行调节?为什么不让顾客“招待”商家,而不是管理者?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根本不可能!
在发达经济体,消费者看到损坏的商品后抵制某个品牌是常态,这被认为是文明的消费行为。为什么呢?一是他们受过教育,二是他们有条件这么做。这里的条件可以理解为透明度和选择的机会。在我们国家,乘客们可能已经受够了那些固执的“运输商”。但不幸的是,我们怎么知道谁好谁坏,谁贵谁便宜,该如何选择呢?而且,如果我们不坐“公交车”,那我们还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说实话,如果他们不降价,甚至涨价,我们也只能闭上眼睛咬牙接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是时候在这个领域创造一个更加透明、平等的商业环境了。用检查组来保护乘客,不过是“吃止痛药”而已。问题在于如何让乘客拥有透明的选择机会,帮助乘客识别那些不靠谱的交通“老板”,并最终揭示乘客的最终权利。否则,还会有更多检查组,而消费者则会因为想抵制却无力而感到沮丧。
阮克安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