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歌》——胡伯伯母亲的肖像
(Baonghean.vn)-经过近三年的酝酿,作家阮世光的长篇小说《河之歌》终于与读者见面。小说生动逼真地刻画了胡伯伯的母亲黄氏宮女士……近日,作者在义安省图书馆与荣市读者座谈。这是读书周期间以及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23周年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出席此次讲座的读者和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人士不少。作为一部以胡伯伯的母亲黄氏宮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作者阮世光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两位资深作家洪如和邓克佩看到他选择这个题材时,首先感到担忧,他们说道:“阮世光,写一部关于黄氏宮这样的人物的小说非常困难,因为它与胡伯伯有关,你不能让你的想象力无限延伸,你不能随心所欲地虚构故事……”
《河之歌》封面
作家阮世光克服了最初的种种困难,不顾一切,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查阅资料,日复一日地完善着他的第二部“心血结晶”。期间,他曾疲惫不堪,每写一页都精疲力竭,甚至一度病倒。然而,经过不懈努力,这部作品在众多读者的期盼下最终完成。他向读者讲述了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我生长在一个儒家家庭,从小就被灌输孝道的理念。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听到并遇到过许多令人尊敬的母亲。在教学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家长,与成千上万的学生直接生活在一起,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教育孩子成为好人,是最困难、最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母亲。我在黄氏宬女士的画像中找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小说《河之歌》由四部分组成:《故乡》、《通往顺化之路》、《都城中央》;《尾声》则重现了黄氏嫡夫人从在郎森(南丹)时期,肩负起抚养子女追随丈夫前往顺化直至去世的短暂一生。那段时光并不长,只有六年,但足以刻画出一位母亲的形象,一位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生,为家族和村庄负责的妻子。
作者阮世光补充道:当时,国家战乱,很少有人敢去顺化照顾丈夫和孩子。一个人的性格主要在童年时期形成,正是在当时,由于科举考试状元的辛勤付出,阮生宫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德行仁慈源于母”,母亲对阮生宫的性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后来发展成为阮必成、阮爱国和胡志明的高尚人格。
黄氏宬女士,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意志坚强,在养育和教育子女方面无比伟大:“宬女士听取了许多人的意见。为人母,生儿育女,理应照顾孩子,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他们成为好人。不爱护孩子,不会教育孩子,任由孩子变坏,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辱没家族,甚至会损害整个村庄。”(摘自第三部分第十章)。正如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席阮世祺同志在序言中所写,她也是“我们母亲的形象,她让我们想起了许许多多的母亲……”。
作家阮世光与荣市读者讨论作品《河之歌》
很多读者来听讲座。
谈及作家阮世光,诗人梅鸿年在座谈会上称他为“年轻作家”,因为他直到退休,在执笔四十多年之后,才拿起笔,写下人生中第一部文学作品。然而,如同小说《河之歌》一样,他创作的第一部关于伟大诗人阮攸的小说也获得了文学评论家的诸多好评,并荣获了A奖——胡春香奖。许多人感到惊讶,因为他们不相信一位文学老师,一个几乎不怎么写作的人,能够写出如此厚重的几百页历史小说。
短短三年内连续出版的两部小说,展现了作者坚持不懈、辛勤耕耘的心血。对于黄叔康学校的同辈学生来说,阅读《阮攸》和《河之歌》时,他们仿佛看到了老师的不同形象——一位既清心寡欲又充满人性、关注历史和国家变迁的乂安学者。作家阮世光不仅止步于此,还在酝酿他的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必将给读者带来诸多惊喜,那就是描写才华横溢的诗人阮功存的小说《通河河红》。
尤为有意义的是,值此胡伯伯诞辰123周年之际,作品《河之歌》荣获乂安省“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主题创作推广活动中A级奖,并荣获该主题国家级三等奖。
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文章及照片:Song Ho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