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制作火腿的步骤感到震惊
使用廉价的原材料、不良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以及来源不明的添加剂和化学品,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害,而这种情况正在安景县(兴安省)光忠乡的一些火腿和香肠生产设施中发生。
![]() |
肮脏的地板上堆满了肉块。
到处都是脏兮兮的
我们以婚礼火腿订购人的身份,来到了阮文B先生家族的私人火腿工厂。这家工厂位于兴安省安景县光忠乡,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火腿的生产、批发和零售。我们犹豫了一会儿,想“先发制人”地试探这位陌生客人的意图,但在我们热情洋溢的态度面前,B先生终于敞开心扉。
火腿香肠店老板先是故技重施,自我介绍道:“公社里凡到我家订货的,都夸我家的火腿肥美酥脆,香喷喷的。从货做好到葬礼结束,火腿可以放两天,不用担心串味……如果您订货超过50公斤,我只收材料费,不收工钱……”
走在工厂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脏兮兮的白色瓷砖地板上堆放着的紫色肉,猪油、冻猪肉糜、包猪肉的芭蕉叶、盐、鱼露、味精散落在各处,周围还有无人驱赶的苍蝇和蚊子。
我们借口等着拿钱的人过来交易收货,选了个角落坐着观察。初春的烈日下,车间里三四个年轻男女挥汗如雨,切着瘦肉、肥肉、称量、放入绞肉机……不停地忙碌着。
B先生是操作机器的人,其余的人不遵循任何生产线,每个人都负责从切肉、称量鱼露和盐、包裹火腿、塑形香肠、碎冰……的所有步骤,甚至还承担起往炉子里铲煤煮火腿的责任。
![]() |
廉价的食材被严密地包装在冰箱里,并按照制造商的“秘密”比例与每个绞肉机混合。
看来,他们早已习惯了顾客上门询问和下单,所以雇佣的火腿师傅们依然忙碌地工作着。当我们问起火腿的配料、添加剂和制作方法时,他们只是简短地回答,因为今天他们要给公社的四个部门送去近100公斤的火腿。
这时,一个骑着梦想牌摩托的年轻人径直冲到门口,把两袋猪肉扔下,然后迅速摊开在地上,打开风扇对着猪肉吹。当B先生好奇为什么猪肉不洗,而是放进绞肉机时,B先生开心地笑了,指着肉详细分析道:“做火腿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不要洗肉,如果被口水淋湿了,肉就会死,必须扔掉,因为绞不成火腿。稍微有点热的肉,碰一下就很难绞成肉,所以肉回家后,必须摊开,打开风扇,这样肉才不会死。”
按照上面B先生的原则,菜场的熟客从屠宰场取肉后,必须立即切成小块,全部放入绞肉机,与猪油和添加剂混合。这家工厂的火腿绞肉机需要3公斤瘦猪肉,200克脂肪和添加剂(鱼露、味精、盐……),才能生产出最多15公斤的火腿。做香肠的话,脂肪用量稍微高一些,500克脂肪,3公斤肉肯定都带猪油和添加剂,根本就没有瘦肉,不同的瘦肉和脂肪比例价格也会不同。绞肉完成后,将原料倒入不锈钢托盘中,包裹香肠,成型。
看着那些用来包春卷的芭蕉叶,我们不禁毛骨悚然。这些叶子被撕成一捆,散落在地上。翻开一捆,我们发现很多叶子都脏兮兮的,叶子上筑巢的死蚂蚁和白茧也被工人们用手拂去。如果不方便,他们就赤脚在屋里和院子里拖来拖去,泥土就沾到叶子上。有些人甚至会迅速用放在湿漉漉、黑乎乎、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地板上的一块抹布擦拭……
![]() |
找到有助于使火腿变得酥脆、美味且保存更长时间的“神奇”添加剂……
刀具、砧板、绞肉机,用完就直接放在架子上,不用清洗……据在工厂工作了近一年的年轻人T说:“刀具和绞肉机只是偶尔清洗一下,免得它们……变钝、生锈,很快就坏了。”偌大的冰箱,从外到内都脏得不行,食材的保存效果也差强人意。冰箱里塞满了猪肉、猪皮、松弛的脂肪,还有冻得发霉、也分不清是新鲜的火腿。
一位员工透露:“这些都是廉价的、多余的食材,囤起来了。我们每天都往臼里加料,加添加剂,这些都不会影响火腿和香肠的品质。只有用了这些,我们才指望能多赚点钱。如果一直用现在9-10万越南盾/公斤的新鲜肉和优质脂肪,再加上昂贵的添加剂,我们只会服务大众,哪来的利润?”
火腿和香肠……“浸泡”在化学添加剂中
在光忠乡的另一家火腿厂,我们也看到了与B先生工厂里类似的景象。火腿工人黎文哲先生通过了解了解到:“制作火腿的添加剂和化学品包括盐、糖、味精、鱼露和防霉剂,这些添加剂和化学品可以使火腿韧脆、香味浓郁,可以长期保存。还有一些添加剂可以防止火腿在煮熟时膨胀,使火腿呈现出醒目的粉红色,还有火腿的着色剂……但为了使火腿韧脆、耐储存,鱼露、味精和化学品仍然必不可少。”
![]() |
白糖、味精细小,洁白无瑕,异常光滑。
火腿厂老板们自然而然地回答:“以前我们用硼砂,但现在很多顾客点的都不加硼砂,所以我们就不用了,改用其他化学药品。这种火腿是‘正宗’的,价格不菲的日本产品,所以非常安全,烤出来的火腿酥脆可口,猪肉香味十足,无可挑剔。”(?!)
趁着老板忙着给另一场婚礼送货的空隙,年轻员工凑到我耳边小声说:“这种化学品在兴安省是卖不出去的,老板得托熟人从河内买回来,再用大巴送过来。味精和一些外国名字的添加剂也是在那里买的,装在大袋子里。至于添加剂和化学品,要么是老板娘,要么是老板的堂兄弟,自己带回来的,他们从来都不会叫员工去拿。”
随着他匆匆一甩,我注意到里面摆放着“高端、非常昂贵”的调料,靠近冰箱的一角。两个白色的袋子上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唯一的区别是在袋子外面,用马克笔潦草地写着几个大写字母:糖,味精。“为了避免工人拿的时候弄混,”另一名工人解释道。危险的是,这些调料摸起来个个细小光滑,颜色异常白,而且比消费者常用的调料味道更浓烈。所有这些调料都被放进搅拌机,按照“匠人”的秘方混合在一起,每天要生产数百公斤各种火腿和香肠。
“这种化学品在兴安省是卖不出去的,老板得托熟人从河内买,再用大巴送过来。味精和一些外国名字的添加剂也是用大袋装的在那里买的。至于添加剂和化学品,要么是老板娘,要么是老板的堂兄弟,自己运过来,从不叫员工去拿。”
据工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