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盗版猖獗
(Baonghean)-近年来,侵犯版权、非法复制书籍的行为不断发生。当局也开展了多起侵犯版权的案件,但收效甚微。
后果!
据信息通信部监察局报告,近年来,数百本知名出版社的版权书籍被发现公开“出版”和发行。2011年,在37家接受检查的机构中,有14家被发现存在侵权行为,数百本书籍和32个日历被没收销毁,并处以近5000万越南盾的行政罚款。2012年,在28家接受检查的机构中,有15家被发现存在侵权行为,并没收销毁了数十本盗版书籍。在版权侵权的书籍中,大多数是用于教学的知名教材,这些书籍在市场上销售旺盛。
盗版形式多种多样,如复印封面为 2 色或 4 色(与原版书一样)但书内只有一种颜色的原版书;印刷内容与原版书 80-90% 相似的书籍;内容与原版书相似的假冒书籍,但带有少量越南语注释和当地出版商的名称;越南语和英语的双语书籍,带有外国作者和越南语译者的名字,但没有作者或外国出版商的任何版权转让合同......
盗版图书的印制和发行组织相当复杂。为了“欺骗”买家和管理机构,他们经常将真书与假书混在一起。消费者若不仔细辨别,很难区分。盗版图书印刷商和经销商使用的另一个“伎俩”是想方设法“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设法将售价压得远低于正版图书。这种“伎俩”通常通过折扣和促销等形式进行,有时甚至比封面售价低35%至50%。
在科技“加持”下,盗版书籍的印刷轻而易举。盗版书籍的巨额利润吸引了众多国有企业和出版界巨头参与出版发行。盗版书籍充斥着市场,从街头书店到小型零售店,再到大型书店和学校,无所不在。盗版书籍甚至被走私到农村和山区;例如,同样的书,在义安省图书发行公司的售价是山区私人书店的两倍。显然,盗版书籍商愿意支付高额折扣,甚至高达50%,以刺激销售。
盗版图书的增多严重损害了出版商的声誉和收入。出版商损失了收入,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向作者支付版税,导致作者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失去了出版书籍、开展业务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动力。Tre出版社(盗版图书数量最多的出版社之一)的副社长表示:“说实话,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我们认为,与其打击盗版,不如推出新的优质图书来‘与盗版共存’……”
盗版书籍质量低劣,内容和形式甚至存在错误,正在对读者,尤其是学生的知识获取造成长期影响。盗版书籍中,书名、标题、副标题的错误,以及“把这个男人的胡子放在那个女人的下巴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文学类书籍中,即使一个标点符号印得过多或过少,也可能会扭曲整篇文章的含义。对于盗版教科书而言,如果图片或说明文字印制错误,可能会导致对内容的误解,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取。
打击盗版图书的难度
针对盗版图书问题,信息传媒监察局加大了定期和突击检查力度,成立了预防和打击盗版印刷的跨部门小组。经过两年的运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对图书出版和复印机构进行检查后,发现大量含有虚假信息的盗版图书;收回并销毁了数十种、数万册图书;没收并销毁了大量复印教科书,其中大部分是荣大学周边的机构。除了组织跨部门检查组、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外,该局还多次发出公函,提醒和要求图书印刷和发行机构遵守法律规定。
义安省警方在荣市边水区查获数千本盗版书籍。图片来源:Huong Giang
然而,盗版图书泛滥的现象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据该部门督察局介绍,近年来图书市场盗版图书猖獗的局面源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原因。首先,由于读者有贪图便宜的心理,无意中助长了盗版图书的泛滥。顾客买书时没有索取发票的习惯,在人行道、公园等处做生意的个人进口商品时也无需索取发票,因此代理商可以收到与“真书”混在一起的“假书”,但由于进出口发票的数据相同,仍然可以躲过管理机构的检查。
此外,盗版书的“经营”手段日益精巧,从印刷、加工、整理到发行到市场,组织严密,连贯有序,令当局难以发现和根除。有时,盗版书会在外省组织印刷,每个地方完成一个环节,然后进行收集和组织发行。与此同时,盗版书的职能力量仍然薄弱,不足以控制庞大而复杂的图书市场;专门的监察人员无法检查财务等其他领域……
对店铺、代理商、摊贩的检查和盘查,只解决了“点滴”,却没有彻底“治本”,“绑盘弃盘”的情况屡屡发生。另一方面,该领域的处罚机制也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对出版印刷机构和非出版印刷机构的印刷活动监管,法律框架并不相同,处罚力度也并不相同。出版印刷机构必须符合所有条件才能获得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而非出版印刷机构只需办理工商登记即可经营,印刷环节可以自行完成,处罚力度也“较轻”。印刷是一项具体的活动,而颁发工商登记的机构并不具备对印刷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职能。可以说,规范印刷活动的法律规定前后矛盾,存在诸多“漏洞”,这为印刷机构和“中间商”“浑水摸鱼”提供了“漏洞”。事实上,现行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强”,不足以震慑非法印刷书籍的行为。
正版出版社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打击盗版书籍,即使获得赔偿,也不足以弥补诉讼的损失。消费者和读者没有买书开具发票、举报印刷机构违规、抵制“假书”的习惯。许多代理商和书店为了牟利,协助销售“盗版书籍”,想方设法“规避法律”。各级部门认为这是信息通信部门的管理,因此置之不理;即使介入,也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制裁措施也缺乏威慑力。因此,盗版书籍仍然有“生存”的空间!
(待续)
Lan Oanh(信息和通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