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导游的故事

December 5, 2011 17:23

(Baonghean)-“向导”是了解烈士墓地情况,并带领干部战士进行挖掘工作的人。他们可能是被派去支援的其他国家的干部战士,也可能是村里的长者,也可能是任何当地民众,甚至可能是曾经参与反革命势力的人,以及现已投降的老挝人民。“向导”们总是充满热情,随时准备跨越溪流和森林,耗时数月,有些人甚至为了帮助我们的战士完成任务而献出了生命……

在川圹集结部队士兵的陪伴下,我们遇到的第一位“向导”是55岁的上尉奥内塔·塔马冯(Oneta Thammavong),他目前在孟康县军区政治部工作。奥内塔与义安省军区集结部队的士兵们一起,勘察和搜寻阵亡越南志愿军的坟墓,已经超过16年了。和许多老挝人一样,奥内塔性格沉默寡言,但笑容灿烂,而且非常平易近人。虽然身材矮小,但士兵们需要他帮忙,他总是会帮忙。奥内塔这次过来聊天,是在孟康和集结部队的士兵们一起修缮四队的营房时。他的胳膊上已经没有了多少肌肉,但他却搬起木头,用力地拿着锄头和铁锹,和大家一起劈石头、挖土,他的双腿依然灵活敏捷,就像翻越山口、渡过溪流数百公里的森林里的鹿一样。

奥内塔上尉停下来喝水,用越南语和老挝语交织在一起,自豪地讲述了他帮助越南军队的故事。他生长在孟康县塔村,18岁时加入村里的民兵组织,为越南志愿军巴特寮军队提供物资,以对抗美帝国主义和王宝匪帮。和平结束后,1981年他回到家乡,担任村长兼龙考村党委书记(该村在邻国的行政单位中相当于越南的一个公社)。1995年至今,他参军入伍,被分配到第四队,负责这项特殊的募捐工作。奥内塔说:“虽然说是任务,但奥内塔是自愿的。过去越南士兵帮助过老挝人民,现在老挝人民也有责任回馈越南。过去在汶隆-孟佩克和探岸-孟康与美国人和土匪作战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情谊。”



Xengphet 上尉与第四队的士兵一起加入了寻找坟墓的行动。

奥内塔的具体指导工作是带领我们的战士们深入各个村庄,与村民见面,清楚地解释两国的政策方针,了解烈士墓地的具体情况,并动员了解墓地情况的民众提供信息。在勘察寻墓期间,他安排了墓地附近村庄的民兵守卫,确保安全,并与墓地收集队一起参与挖掘工作。奥内塔透露:“和战士们一起去墓地收集工作非常有趣,因为这是一份美好而有意义的工作,我懂越南语,学习越南军队的作风,锻炼身体,吃得好,身体也变得更健康。”

Oneta 带我们去的另一位导游是 Xengphet Xaichampi 上尉,他一直在忙着帮助第四队的士兵打扫房子。Xengphet 被派往 Muang Kham 县的特别任务队才两个月左右,但他早已是第四队的亲戚。问起 Xengphet 13 岁时就参军了,并于 1974 年至 1977 年期间前往越南学习文化,因此他非常熟悉越南语言和文字。Xengphet 说:“在清化省巴蜀县的时光是他一生中难忘的日子。他和遇到的每个越南人都有共同的回忆,比如:他与一个名叫 Quy 的女孩的初恋,以及一位越南母亲对老挝孩子一顿饭一顿睡眠的悉心照料。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回忆起告别老挝返回老挝的那一天,眼里噙满了泪水。桂先生和养母阮氏常都哭着拦着他……Xengphet自豪地说:“上次我和四队的兄弟们一起去了,待了一个月,找到了9位烈士。和兄弟们一起,我翻译,介绍风俗习惯,一起吃饭、睡觉、劳动,增进团结。我本来可以待上一年的。”

在四队的日子里,我们见识了XengPhet队长的热情。他总是清晨早早地来到队里,深夜才回来。在参加丰赛峰的征集活动时,他热情地砍树、砍柴、用锄头、做饭,还和大家一起挖土、搜寻……在纳芒村,我们偶然遇到了另一位向导Xi Phan先生,他告诉我们:“丰赛峰上的墓地以前还有一排坟,现在被夷平了。明天我上山带你们去看。”第二天早上,已经70岁高龄的Xi Phan先生登上了丰赛峰,为我们详细讲解。果然,四队在那里又找到了两位烈士。看到他艰难地走下山的身影,征集组里的人都感动不已。阮廷威中尉吐露:“老挝人民对战士的感情深厚,有时甚至让人想哭。去年这个时候,住在库姆诺特库阿劳村的南蓬的母亲,81岁了,身体也已经很虚弱了,但她仍然坚持拄着拐杖爬山,只为了带我们去烈士墓地。”

离开孟康,前往孟佩克——川圹县和万象首府孟芳县,途中遇到了许多其他向导。他们有协助我们的邻国老挝的官兵,有村里的长老、村长,甚至有曾经参加过反革命势力、现已投降的老挝人民……孟佩克县55岁的Gia Datho中尉,以20年的工作经验,被评为服务时间最长的向导之一。Gia Datho是老挝人,以前不识字(因在整编工作中屡有建树,最近被安排学习并晋升为军官),知识水平可能有限,表达方式也不够清晰,无法让人了解两国的政策和两国人民的感情,但Gia Datho始终坚持不懈地奔走呼号,寻找烈士的信息。贾达多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觉得很感人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尽管贾达多和战士们来打听情况,在那里待了一个月,他仍然一言不发。直到离开村子那天,医疗队给他检查身体、开药、打吊针(因为他病了)时,他才感动地说,他清楚地知道,那片墓地里埋葬着13位烈士,离他家只有200米左右。

在芒芳县(原川圹省,现属首都万象),我们还结识了一位最特别的向导——前王宝匪兵夏登先生。由于认定只有潜伏多年的匪徒才会知道深山老林里的墓地,所以,当听说夏登投降回家后,集合组派了3名官兵在他家住了几个月,用理智和情感劝说夏登进山寻亲。在和大家一起寻亲几趟之后,夏登说:“无论多苦多乐,我们都不会抛弃彼此,现在我们彼此信任。”他还亲自联系了所有投降的剿匪,为集合组寻找烈士的信息。2008年,夏登劝说了20名剿匪剿匪,前往剿匪剿匪的墓地。

另一位出色的向导是48岁的Thao Kham Chan中士,他是芒伯县的一名士兵。Thao可以说是川圹省最熟悉道路和森林的人,因为他曾长期四处奔波,寻找铝、铜、炸弹壳、子弹壳以及美国人和王宝匪徒(当地人称他为“金列王”,意为“寻铁之王”)留下的“战利品”。川圹山区森林里的任何地方,任何有坟墓的地方,Thao都了如指掌,他会带路,快速穿过森林,而且不怕半夜迷路。另一个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热情地帮助遣返小组。无论何时,无论是生病、收获季节还是休假,只要需要帮助,Xieu(遣返小组和他互相这样称呼的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都会立即出发……

谈起向导,集合组副组长黄玉兰中校不禁感慨,他提到了芒佩县纳村村长的小儿子利查托。在协助部队勘察和搜寻墓地时,他被土匪伏击,在深山老林中被射杀。利查热情奔放,积极向上,而且非常年轻,只有21岁。他的牺牲至今仍是团队无法抚慰的伤痛……黄玉兰中校肯定地说:“这些年来,老挝干部群众,甚至投降的土匪,都为烈士墓的搜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果只按照部队上交的墓图寻找,团队能找到的烈士不超过100人。我自己也根据地图寻找,只找到2个墓地。现在还有很多墓图,但确切的埋葬地点和范围都无法确定。寻找烈士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依靠人民,依靠像你们这样的向导。”


清忠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第四部分:导游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