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考渡轮的奇迹
(Baonghean)——我们从孟县(Ky Son)的芒县镇出发,翻越了十多公里蜿蜒的山路,来到了帕丹乡的帕考村。在那里,一位年轻人创造了克木族的奇迹:靠种植香蕉摆脱了贫困。
问路时,不少人驻足询问:“找蒙宝阮家?来学习脱贫攻坚经验!”原来,村里人人都认识这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大家都把他当作榜样,互相传颂,也当作子孙后代的榜样。“你们都怪辛苦,你看宝阮,比我们家还辛苦呢。一开始看到他这样,我们都摇头叹息,说山里不像平地能发财致富。他一无所有,茅草屋里住着,但他有毅力做生意,最终还是被贫困离他而去……”村民们经常这样说。
![]() |
Moong Bao Nguyen 先生正在采摘香蕉。 |
这里是帕考。秋天的帕考,天气微凉。我们来到帕考村中心那棵老棉树旁新建的吊脚楼前,瓦片、木板、地砖……都还崭新如初。喝了黑皮肤的克木族男孩递来的一杯水后,我们才有时间互相介绍。我们知道阮先生很忙,但又想亲眼看看他的成果,于是提议立刻去香蕉园看看。阮先生热情地推着他的“货车”,邀请我坐上去,然后猛踩油门。那辆车座后方是弯钢管的摩托车,沿着颠簸的道路行驶,正是阮先生长期以来用来运香蕉回家的“水牛”。从阮先生家到香蕉园,骑摩托车不到5分钟。我们在一块大片土地旁停了下来。这块土地是他和家人为了种植香蕉而平整的,用来放置工具和物资。我们走进了他那片广阔的粉色香蕉园。走着走着,阮文宝悠闲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与香蕉树的“缘分”。
![]() |
Moong Bao Nguyen 的香蕉园 |
出生并成长于帕考村的阮文宝(Moong Bao Nguyen)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也曾渴望读书识字,成为一名政府官员,减轻生活负担。然而,阮文宝年幼时,这个梦想未能实现,他不得不承担起贫困家庭的养家糊口的重担。2004年,阮文宝的父亲去世,母亲也年迈体弱,阮文宝不得不辍学赚钱养家,让两个弟弟妹妹继续求学。
父亲去世时,阮氏正读十一年级。虽然个子矮小,阮氏却跑得像松鼠一样快,力气大到“能折断水牛的角”。阮氏独自一人去森林里种稻子、玉米,拾柴……正是阮氏的勤劳和努力,让他在家庭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然赢得了村里许多女孩的青睐。2005年,他坠入爱河,并决定与文氏山结婚。
有了母猪,加上阮氏夫妇的辛勤劳作,一家人原本拮据的生活逐渐好转。到2012年,夫妻俩已经拥有了四头牛的牛群。阮氏的两个弟弟妹妹也都读完了高中。这时,阮氏的母亲也去世了。阮氏回首往事,是的,凭借着勤劳节俭,家里不再挨饿,但“跟公社、县里其他家庭比起来,我还是很穷”。其实,从离开学校开始谋生的那天起,阮氏就默默地怀揣着脱贫致富的梦想。每年到了开垦田地、种玉米、种水稻的季节,阮氏就想方设法地开垦更多的地,让田地更宽阔。他就这样日日省吃俭用,月月省吃俭用,一心想着开垦更多的田地,种更多的玉米,卖更多的钱。
![]() |
Moong Bao Nguyen 凭借勤奋和毅力摆脱了贫困 |
然而,玉米和水稻种植季过去了,他的家庭依然贫困。他继续寻找更好的土地来开发,却收效甚微。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需求也与日俱增。阮先生似乎醒悟过来,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必须为自己、为家人找到正确的方向。从那时起,他积极学习科技知识,学习上村下乡的先进经验。他甚至尝试上网学习——这是许多农村人从未想过的事情。后来,他决定从种植香蕉树开始。
创业之初,也是他最艰难的时期。他借钱买香蕉种子,还用铁丝网围住香蕉园,这让村里很多人心疼,说村里到现在还没人靠香蕉过活。阮氏雄心勃勃,妄想靠香蕉树致富吗?阮氏雄心勃勃,为香蕉种植园投入的资金约5000万越南盾,他不得不卖掉牛,再向亲朋好友借钱。然后,他带着刀和撬棍,来到了自家长期种植玉米的地里。
最初,他决定在自己开发的近2公顷土地上种植粉红香蕉和皇家香蕉。因为研究透彻,他投资种植了1200株粉红香蕉,试种了100株皇家香蕉。从价格上看,皇家香蕉品种更加漂亮,卖得更好,但是因为他的地太高,皇家香蕉无法生长。虽然粉红香蕉品种的售价较低,但它是一种适合多种气候的品种,尤其是这种香蕉品种比其他香蕉品种的保鲜期更长。果然,只种植了几个月就取得了成果,粉红香蕉品种长势旺盛,使整片区域都绿意盎然。皇家香蕉树生长缓慢,当树长高后,叶子逐渐变黄枯萎。
由于缺乏养护经验,最初种的1200棵红蕉树只有1000多棵成活。“一开始虽然也研究过其他地方,但还是很担心,因为和我海拔一样的地方根本找不到香蕉。看到田里的蕉园长势喜人,全家人都喜极而泣。” 随后,红蕉花开的季节到来,一串串沉甸甸的蕉串挂满地,收获的日子也随之而来,这也是下一个让他苦思冥想的艰难时刻——那就是香蕉的产量。
![]() |
香蕉树帮助阮找到了摆脱贫困的出路。 |
起初,他用汽车把香蕉运到芒市市场,在村里出售。但香蕉产量越来越大,奇山市的市场已经供不应求。他决定用Facebook做广告和销售。然后,他把香蕉捆扎在摩托车上,一路运到荣市……很多时候,香蕉熟透了,没人买,也没人吃,他只好把香蕉砍下来,扔在地里。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香蕉渐渐烂掉,他的心酸难以言表。
但土地和树木并没有辜负他,一些来自低地的商人主动联系他收购香蕉。每次香蕉收获后,他都会打包,用卡车送到低地供大家食用。今年短短近7个月,这些低地之行就为他家带来了超过5000万越南盾的收入,这对于帕考的克木族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新建的宽敞房屋,新购置的物品,也都出自他的双手,来自日渐翠绿的香蕉园……
与香蕉树“结缘”的时间并不长,阮文宝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养护香蕉树及水果的经验。他分享道:“如果想让每棵香蕉树长得好,应该只种3到4棵幼苗。每棵树的根部都要仔细地培土。每次运香蕉到远方去卖的时候,都要用树叶或香蕉皮包起来,因为香蕉很容易碰伤。” 这些只是些简单的经验,但阮文宝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决心在帕考这片偏远的土地上战胜贫困。
送别阮文宝,讲述他种香蕉致富的故事,我想引用帕丹乡党委书记魏氏清女士的话:“阮文宝是一个好学、有致富愿望的年轻人,是全乡青年学习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榜样。他真的为这里的克木村创造了一个奇迹。”
何方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