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可怕的土地”
(Baonghean.vn)——2009年牛年春节初,阮太乾教授回到荣市庆祝春节。我们陪他去了位于东桂山的光忠寺。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香江餐厅。我们本该邀请他共进晚餐,但两个小时里,大家都在不停地提问,听他讲述故事。
(Baonghean.vn)——2009年牛年春节初,阮太乾教授回到荣市庆祝春节。我们陪他去了位于东桂山的光忠寺。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香江餐厅。我们本该邀请他共进晚餐,但两个小时里,大家都在不停地提问,听他讲述故事。
他说自己在义安出生长大,但很少在那里生活。以前只读过《光明史》和一些关于义安的文章,对义安的历史了解甚少。所以,他之所以会自学义安的历史,是因为有一次他的法语地理老师把他叫到黑板前。
- 你从哪来?
- 我来自义安省。
- 演州城是用什么石头建造的?
- 我没有去过演洲,所以我不知道。
- 我的天哪!作为一个来自义安省、学地理的人,我真不知道演州城是用什么石头建的?
我一生铭记的零点(0),让我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开门见山”,只有打开门,才能看到山。外国学者提出了研究我们本土语言的问题,他们对我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我们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这个领域。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所以我们对原住民血肉相连的风俗习惯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我们仍然粗略地看待问题,用行政手段疏散鲁克族和蒙族,建造公屋……这些都是错误的。因此,深入研究当地特色至关重要。语言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自己了解不够,就无法充分了解世界,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因为他们在方法上领先我们两个世纪,他们领先于我们,所以他们比我们更了解。
阮太坎教授(中)与几代学生合影。图片:TH(st)
了解轶事、传说,然后通过这个人和那个人,了解关于义安省的一切,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严格来说,从科学角度来说,我还不知道,因为仅仅阅读《裴杨历》是不够的。
深入研究地方志,义静是一片险要之地,未来的答案尚不可知,但这是一个必须研究的地区。义安原本是一片古老的边境地区,再往内是占城。例如,直到13世纪,阮忠银还曾将一段罗河堤坝(今德寿河静省)作为防线,以巩固荣市。
即使在抗法战争的史实中,当采取焦土政策时,荣市当时的三万居民也拆毁了自己的房屋,逃离了故土。他们不知生死,也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一座大城市的全体居民拆毁自己的房屋,进行焦土抵抗,这种事,至今在越南恐怕也只有荣市发生过。
那顿饭后,老师去了河内,准备去俄罗斯,现在我有机会记录下我们简短的对话。三十年前,老师教我语言学,三十年后我们再次相见,老师鼓励我了解我的国家,因为如果我不了解自己,就无法了解世界,因为乂安是一片险峻的土地(老师语),这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当时还很稚嫩的乂安。人是大地之花,祖先的话语在乂安的乂人身上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尤其是在从黄梅到我的家乡德昂(Deo Ngang)220公里的白岸(Bai Ngang)地区,那些“生在沙土上,死在沙土里”的居民身上。
生在浪尖、风口浪尖的义安沿海人,懂得握筷子、吃米饭,懂得迎着浪花、与风对话,长大后懂得劈波斩浪、乘风破浪,将冲积平原变成村落,安家落户。仿佛命中注定,无论走到哪里,义安沿海的孩子们总是带着故土不易改变的“特质”,比如:外人以为是口舌之争的倾诉;常年泡在海水里炙烤着天空,皮肤古铜色却不被虫蛀;祖先们选择与海共存,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依然忠于海洋……再想想家乡的海浪也同样发生了变化,上一代刚完成使命,马上就有新一代接踵而至,也就是说,只要有海的地方就有海浪,哪里有人居住,哪里的土地和人,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守护、改造、发展。
我族对海洋的忠诚可追溯至古代文朗时期,它如同浩瀚的大海敞开胸怀,迎接土潘安·杨王(公元前257-207年)来到永恒的世界。安·杨王是最后一位在古螺城建都的雄王。在“任由帝国沉入深海”之后,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向义安开辟血路的国王,并选择了白岸地区作为陆地与海洋交汇之处,安享晚年。
中世纪时期,在义安省,梅树垸举起了反抗唐朝入侵的起义旗帜。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位来自红岭山家乡的樵夫勇将,只称自己为皇帝,不称国王。在陈仁宗时期,国家主权岌岌可危,元蒙帝国的铁蹄即将践踏之际,国王仅用还田地就拥有了足够的十万大军击退入侵者。他为什么不使用其他土地呢?
1407年1月,即阮藩安阳王自杀后的1614年,明朝国王胡贵礼和儿子胡韩尚将都城升龙拱手让给明朝军队后,开辟了一条通往大海的血路。父子俩逃到清朝的黎江(马江),但仍被明军追击。胡朝将领魏实提出了一个计划:
——国家已经沦陷,大王不应该被敌人俘虏,陛下最好自焚而死。
桂利勃然大怒,下令处死魏实。魏实继续逃往义安,到达奇罗(今天甘)地区后,桂利被俘。后来,逃到不远处的韩尚也落入敌手。
从帝潘不慎让神弩掉落、桂里失手让升龙落入敌手等整个民族的悲剧,到帝潘因心脏被错放而不得不斩首女儿、桂里父子双双被敌军俘虏等家庭的悲剧,再到美州仲水的爱情悲剧,这一切为何只发生在义河沿海,而不发生在其他地方的沿海呢?随后黎利举起反抗明军的旗帜长达十年,史书只说黎利起义于蓝山,为何要侵入还州之地(进入还州之地立足),而从宜禄到南丹还要经过长献(捐献人民和财产给蓝山起义军,后称长兴,而光中平定了沸腾肉山之乱后也称帝不称王),在北上的途中,如果他没有在方黄-忠都停留,招募足够十万“义河骄兵”,那么清朝大军就不会这么快溃败,也不会这么快从那里收复升龙城!
在乂安丰富的传说宝库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和英雄气概。传说:昔日,北寇入侵我国,乂安一位将军率军前来救援。士兵们英勇奋战,直至旌旗被撕,战鼓被击碎,将军也被斩首。即便身首异处,这位将军仍努力逃回周田,在邦江(Bang Giang)河畔遇见一位老人:
- 先生,有人在重新接上头之后还能活下来吗?
- 绝不!
老人话音刚落,将军的头颅便坠落地面,身躯化作海威山。海威山之名,是否源于海威肩负国家重任?是否正是将军为国捐躯的英勇“奇迹”,让群山赞叹,以至于后来在安城县西部,在“鼓声撕旗声”的军营中,长出了仲通山,被撕碎的旗帜化作了燕马山,万峰耸立,如同战旗的缨缨?在义安省各地,有许多山峰,名为古山、沃伊山、茅山、敖山、剑山……白山、木山、义山,以便后人能够弘扬义安人民舍己为国、刻苦学习的精神。
从传说中勇将与敌军浴血奋战,直至战鼓荡荡,战旗阵亡,方甘愿牺牲自己的头颅,化为海卫,再到使者阮标饱尝敌将设下的人头宴,甘愿牺牲自己的头颅,为什么传说中的英雄壮举,历史上的英雄壮举,都发生在乂河人的身上,而其他地区的人们却没有?千百年来的卫国史表明,乂河人源源不断地为人民提供资源,贡献出百战百胜的“骄傲士兵”。乂河人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民族!阮台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祖国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