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杂交两种耐旱、耐硫酸盐和耐盐碱的水稻品种
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研究所成功杂交出另外两种耐矾、耐盐、耐旱的水稻品种,即 OM 8901 和 OM 7262。
芹苴市农业与农村发展局局长范文琼表示,OM 8901水稻品种是纯种水稻品种,具有抗旱性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多种病虫害等特点,已于2009年至今在九龙江三角洲水稻研究所、九龙江三角洲地区各省种子中心、东部5省和中部7省进行选育和试验。
![]() |
水稻品种 OM 8901。(来源:cantho.gov.vn) |
结果表明,该水稻品种在多种土地上生长良好,尤其适合永隆、坚江、后江、安江、槟椥、茶荣、平顺和芹苴市等省的土壤,产量很高。
OM 8901也是特色品种,生长期短(90-105天),分蘖性好,植株略硬,穗长,每穗实粒数高(80-90%),粒型紧实(穗密),米粒长(7.1厘米),糯性好,产量高(6-8吨/公顷),出米率达80%以上,米粒光亮美观,不垩白。但该品种对褐飞虱和稻瘟病的感病程度较轻,因此,使用该品种时,农民需要更加注意施肥技术,尤其要注意季节因素,切勿让水稻深度淹水,因为这样会延长生育期,增加临近收获时倒伏的稻株数量,导致水稻产量和质量下降。
OM 7262水稻品种采用传统杂交方法培育而成,具有耐矾土和盐碱、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良以及抗多种病虫害(尤其抗稻瘟病和叶枯病)等优点。自2010年以来,该品种已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东部5个省份和中部7个省份的省级种子中心进行选育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多种土地上生长良好,尤其适合后江省、安江省和芹苴市的土壤。
OM 7262为特色品种,生长期短(90-100天),分蘖好,植株健壮,穗长,每穗实粒数高(90%),粒重,粒型紧实,米粒长(7.1厘米),产量高(6-8吨/公顷),米质糯,碾米后整米率达68%,符合出口标准。但上述水稻品种在人工滤压下,褐飞虱感染程度较轻(5级)。因此,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研究所建议农民在使用该品种时需要更加注意褐飞虱因素,在分蘖期至乳熟期,当飞虱密度增加时,要注意不要让水稻干枯,这有助于限制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研究所所长黎文班表示,研究所目前已选育出32个抗矾土、抗盐碱、抗旱等水稻品种,符合出口标准。上述水稻品种已在湄公河三角洲沿海省份、龙川四边形、同塔梅和金瓯半岛大规模推广种植,单产达到每公顷5至8吨,为推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水稻产量到2014年底达到2500万吨以上、比1995年翻一番作出了贡献。
据越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