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火与花的时代!

May 4, 2016 09:16

一代又一代的记者,带着青春的热情,勇敢地奔赴战场,不畏艰险。缅怀他们,重温那段在战场上报道的岁月,不仅是对过去的感恩,也是让未来的记者们积累宝贵经验,更加理解和珍惜这份职业的机会。

Giao lưu “Ký ức Điện Biên” - ký ức thời làm báo chiến tranh.
交流“奠边府回忆”——战争新闻的回忆。

战地记者兼作家杨氏春贵:一生致力于工作

记者兼作家杨氏春贵,曾任《越南妇女报》记者(1961年至1968年),于1968年7月进入广南省五区交界的战场。她的丈夫、诗人裴明国一年前也曾进入战场。当时,她的女儿才16个月大,春贵把她留在疏散区,交给祖母抚养。

以中央军区(第五区)《解放文学》杂志社记者身份投入战场,并于1969年3月8日夜,在敌人猛烈扫荡中,于广南省Thi Thai村牺牲。

她的丈夫裴明国在回忆录中写道:“桂氏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经常走遍北方的村庄,从太平、海兴、清化、义静,一直到河内郊区的村庄。桂氏不像记者那样,拿着笔记本和笔,见见这见见那见,问问题、做笔记,然后就走。”

不,桂回到那里,成了一个寻找人的人,过着在阳光雨露下辛勤劳作的农民生活,与生产队长、技术干部、公社书记和合作社主任同甘共苦。怀着李氏六个月的时候,桂仍然前往广纳(太平省)办理手续,与合作社的女性社员一起种植水稻。

在战场上,她依然保持着那种勇敢的精神,总是要求深入激战的平原深处,去了解官兵和人民的抵抗,了解入侵之敌的罪行……那些日子里,当她得到上级同意放她去的消息时,她非常高兴,在日记中写道:“1968年12月15日……很奇怪,明知很危险,却准备冲进去,哪怕是牺牲。人生在世,谁都会死……担心,我担心。但我决心已定,我这样想:即使我死了,也会像所有死去的人一样。这样想着,我就不再害怕了”。

记者阮克捷:“晚上用便携式袖珍灯写作”

曾任奠边府前线人民军报编辑部记者(1953-1954年)的记者阮克捷上校讲述了自己工作时的点滴:“记者独立工作,事事亲力亲为。知道部队的指挥、指挥官的姓名、联络号码,然后去寻找。能联系到的部队和士兵越多越好;很少在一个厨房吃两顿饭,很少在一个地方睡两次觉。写作速度快,内容简洁,经常在晚上用墨水瓶或旧注射器做成的便携式手电筒写作……”

阮克捷上校兼记者也表示:“像奠边府前线那样的新闻工作,我们永远不会再遇到第二次。在新闻界,没有任何一份报纸像我们的奠边府那样在战场上工作……”

向队友询问有用的信息

战地记者的资料收集,是一系列惊险刺激、充满艰辛却又充满创意的故事。回想抗美援朝时期的工作场景,当时的记者除了长途跋涉、冒着枪林弹雨才能到达现场外,还要依靠士兵们的帮助才能收集信息。这一系列长篇报道,凝聚着众多合作者对信息来源的开拓和收集的共鸣与贡献。

战争期间,还有一系列文章发表,分几十期出版,即写即印……抗美战争时期的战地记者阮孟雄回忆道:“战争期间收集情报的条件极其艰苦,许多文章需要多方人士提供信息。战场一隅的记者与战役指挥所的记者相结合。此外,还要汇总来自总部、作战部、外国媒体的信息……”

在那些日子里,记者们总是斗志昂扬,总是在寻找获取信息的方法,以获得有价值的文章……在那里,可以写出几页纸,用鲜血、用同志的牺牲换来的新闻。

据Congluan.vn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新闻业——火与花的时代!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