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潭扫帚制作村
(Baonghean.vn)-同心村(Thanh Luong 乡第 4 组 - Thanh Chuong)除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外,还有 1980 年之前形成和引入的扫帚编织行业。到目前为止,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大约在三四月份,清良乡4号村的扫帚制作户开始购买扫帚,储存起来晾干,作为全年生产的原材料。扫帚从奇山、祥阳、昆强等山区县订购。以前,村民们只把制作扫帚当作副业,但现在它已成为主业。一些家庭专注于投资扩大生产设施,并在当地收集扫帚,然后运往清化、宁平、河内等省份消费。
目前全社有47户人家做扫帚,主要集中在4村,有近百名当地工人参与。此外,做扫帚职业还吸引着大约30名工人参与到服务、街头卖扫帚等环节……好处是做扫帚对身体的要求不高,妇女们,甚至很多学生放学后都可以帮父母干活。做扫帚的收入虽然不高,平均每人每月160万到180万越南盾,但在丰收的时候,相当于一棵稻米的收入,而且收入稳定,生产投资成本低。所以说是占便宜,但大多数做扫帚的人都是充满热情的,一年到头都在做,只有在收获的旺季才会休息几天去播种、收割。为了保证生产原料来源,有的人家会买几十吨鲜竹笋,晒干后储存起来,等到“甲子”那天再做。
扫帚制作行业为清良乡(Thanh Chuong)4村众多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稳定收入。
在拜访阮思焕(清良公社第四组)先生家时,我们看到父子三人都做扫帚,农活都交给妻子做。问起生意,焕先生说:“除了从公社承包的3亩稻田外,就靠做扫帚维持生计。这份工作不算太辛苦,每天做35到40把扫帚,就能带来大约8万越南盾的收入。要制作一把扫帚,需要经过很多工序,尤其是制作扫帚柄和编织。为了使扫帚耐用,棉花需要阳光照射,颜色呈白绿色,而且要很长。我们家和公社里的大多数家庭一样,靠做扫帚,有碗吃饭,有碗盛饭,还有钱供孩子们上学。”
一月是竹笋的旺季,价格便宜,品质优良,许多家庭都纷纷投资购买成吨的竹笋用于储存。而每3吨鲜笋晒干后,就能制成1吨干笋,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就能制作出1800把扫帚。六年级学生陈秋翠一边快速地制作好扫帚,一边说:“我学会做扫帚已经一年多了。一开始,我的扫帚不如妈妈做的漂亮,但随着我的进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进步’了很多。除了上课的时间,我还给妈妈当‘帮工’。一天辛苦下来,我能做10把扫帚。”
制作扫帚并非清良人的主要职业,但却充分利用了人们丰收季节后的闲暇时间。人们可以从工厂取原材料建造房屋,白天、晚上都要工作……但这也为家庭带来了丰厚而稳定的收入。从事扫帚制作超过20年的阮氏宮女士分享道:虽然这份职业收入丰厚,但这份工作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刮大雨、刮大风的日子,扫帚卖不出去,只能收起来,等太阳升起。在这种时候,原材料和产品很容易发霉、受潮,从而贬值或卖不出去。这既有损失本金的风险,也有利润的风险……
清良县扫帚制造业正在兴起,但主要以家庭经济为主,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中间市场,利润和生产规模仍然有限。因此,扩大市场和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是同心扫帚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知名品牌的条件。
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