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锅村
(Baonghean)——公社里没人记得陶罐制作行业何时起源。他们只听老人们说,几百年前,人们制作陶罐,并把它们带到南北各地贩卖,以此谋生。历经风雨,这个手工艺村时兴时衰,社会不断发展,虽然仍然有私人商贩在家订购陶罐,但从事这一职业的家庭却越来越少……
杜良县竹山陶罐村的土特产有锅、盘、炒锅、饭锅、酒锅……人们说,用陶罐做饭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而且保存时间长。用陶罐炖鱼、炖肉,味道鲜美!但陶罐易碎……谈起过去公社的制陶风气,12村党支部书记阮友道说:“我出生的时候,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制陶卖,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立着一个陶炉。村里的集市上到处都是陶罐,商贩和外地人蜂拥而至。制陶工作很辛苦,但制陶的以妇女为主。我们公社的女孩子九、十岁就会揉陶、捏陶罐,只有嫁到外社才不会干这行。其他公社、村庄的新娘也得学捏陶罐。”
![]() |
在 Tru Son,对制作陶罐这个职业感兴趣的家庭已经不多了。 |
虽然Tru Son公社以制陶闻名,但制陶用的粘土在当地却找不到。制陶用的粘土必须是黏土,质地柔软,不含沙子或岩石,通常需要在地下2-3米深的地方挖土。过去,只要天气晴朗,凌晨3-4点,公社的男人们就要排起长队,跋涉数十公里,到安城县和宜禄县去取制陶用的粘土。他们天一亮就出发,但要到下午5-6点才能把粘土运回村里。后来,交通便利了,Tru Son人开始骑自行车、摩托车“下地”,甚至用轮胎牛来驮粘土。现在,公社的男人们也不愿意远道而来取粘土,而是把“抬土”的工作留给了少数几户专门做这项服务的农户。烧制陶罐的燃料必须是可燃材料,能够产生轻盈且均匀的热量,通常是稻草,后来被松针取代。每年,制作陶罐的家庭通常要去森林里5-6次才能找到足够的燃料。
制作陶罐需要很多步骤。制罐人必须切割、刺破、揉捏粘土,直至光滑,去除杂质。这项工作通常由男人完成,但接下来的几个步骤,例如揉捏粘土、塑形、修边、修饰、晒干以及在炉中烧制,都离不开女人灵巧的双手。工匠必须一丝不苟、细心、坚持不懈、辛勤劳作。然而,烧制陶罐的阶段被认为是最难的,因为如果温度过高,陶罐就会破裂,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炉子是开放式的,没有屋顶,所以如果下雨而炉子还在燃烧,那就只有“老天爷保佑”了。通常大约10天后,每家都会生产一批陶罐。出售陶罐的任务就交给了男人。他们扛着或扛着陶罐,一路南来北往地卖。有些旅程持续几天,有些则长达数周,承载着贫困农村的妻子、孩子和家人的希望和期盼。许多货物卖不出去,只能苦苦地扛回家。
没有人会给那些制作Tru Son陶罐的妇女、姐妹、祖母和母亲们冠以“工匠”的称号,但几百年来,她们用双手创造了无数满足生活需求的产品。她们将毫无生气的陶块变成实用的器皿,男人们则带着它们四处走动,赚取零花钱,积攒起来养家糊口。
全乡目前只有3个村子还保留着制陶行业。12村有102户人家,410人,但现在只剩下5户人家,每户约10人从事制陶。最大的是13村,有9户人家,每户约20人从事制陶。全乡总共只有不到20户人家在制陶。阮友陶先生痛心地说:“我担心制陶行业会消失。这不仅是谋生的职业,也是这片贫瘠乡村的一道风景,它如同皮肉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在要把它撕掉,真是太痛苦了……”然后,陶先生仿佛在解释失去这份职业的风险,继续说道:“这个职业很辛苦,收入很低。每天辛苦工作,每个工人只能挣5万越南盾左右。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工厂打工,输出劳动力,家里还有年迈的祖父母和孩子,身体不够强壮,无法继续这份职业……”
过去,家家户户主要制作陶罐,但现在主要制作药罐、工艺复杂、图案更醒目的小罐,用于餐馆和酒店的菜肴烹饪。最近,在楚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一种叫做“洗金器”(?)的工具。不知道他们是否用它来洗金,但商贩们会到他们家存钱,无论赚多少钱,都会花光,而他们赚的钱更多。然而,在这个公社里仍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不想再让孩子“吃”苦了。手工艺村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人想着恢复手工艺村,为楚山村“赢得”手工艺村的称号,但这似乎非常困难。“我们很久以前就想成立一个手工艺村合作社,专门负责原材料供应,并检查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产量,但这真的非常困难。现在,很少有人对这个职业感兴趣了!” - 哈姆雷特 12 号党委书记说道……
文章和照片: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