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歌女”的感人故事
(Baonghean.vn)——这位女性战胜了命运,逐渐成为了良县(Do Luong, Nghe An)地区维詹民歌的“诗人”和“老师”。
提起杜良县江山同乡西春村的黄氏花女士(41岁),当地人总是对她充满敬佩和敬仰。尽管身患残疾,她仍然热衷于创作维丹民歌,并向大家传授。
每周六,江山同未岩民歌俱乐部的成员都会聚集在何女士家进行活动。他们来这里是因为热情,大家都希望很快能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唱民歌。大家选择何女士家作为聚会场所,首先是因为她是俱乐部的主席,而且身有残疾,无法行走。
在江山同未岩民歌俱乐部的一次聚会上,我去了何女士家,那里的气氛非常温馨。成员们围坐在屋子中间的一张垫子上。“娇小”的主席坐在塑料椅子上,看起来像个十岁的孩子。由于何女士双腿瘫痪,手臂无力,一位成员不得不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麦克风“伺候”。每当何女士点评并试唱完一首新歌后,大家就跟着唱。
片段:Hoa女士参加民歌俱乐部会议
霍阿是五个孩子中的长女,父母都是抗美援朝老兵。作为橙剂受害者,她出生时身体正常,但随着年龄增长,四肢逐渐萎缩。她从一个行动正常的人变成了残疾人,所有个人活动都不得不依靠亲戚。
尽管她学习很好,尤其是文学,而且书法也很漂亮,但她在七年级时不得不辍学,结束了成为一名音乐老师的梦想。
她战胜了命运,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继承了已故军乐家父亲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加上自己努力学习,逐渐成为了当地一名“诗人”、“五军民歌的老师”。
华女士说:“写诗是天生的,但唱山歌是我必须学习的。”她说,大约20年前,当她听收音机或看电视时,看到艺术家洪吕唱山歌,她就爱上了山歌。
![]() |
尽管身有残疾,何女士仍然热衷于创作和教授维丹民歌。图片:Huy Thu |
一次,她通过乂安报了解到了安山的艺术家阮氏清,并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阮氏清夫人和丈夫心疼这位深爱着维宪的残疾女孩,不远万里来到西春,教她民歌。
自从掌握了五戒调之后,她逐渐以琼花为笔名创作新词、小品和民间戏曲。每年逢年过节,地方各部门、机关、单位都会来找她写歌。
她记得,有一次,江山洞幼儿园让她写17篇作品。没过多久,就全部完成了。到现在,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写了多少篇了,“大概有几百篇吧”。
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从歌颂祖国、歌颂战士,到建设新农村、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禁毒、拒绝不卫生食品等,每一幅作品都新鲜时尚、富有生活气息,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多年来,她不仅创作了维宪民歌,还热情地将维宪民歌传授给了许多人。节假日里,她经常教公社的团员唱歌;夏天,她则教学生唱歌(此前,她还教附近的孩子们学习文化)。驻扎在当地的第324师第一团的士兵们也会到她家,表演和练习她创作的歌曲。
看到村民们喜爱民歌,近两年前,她成立了江山同乡二维岩民歌社,现在有几十名成员,每周六都有固定活动。她每月拿出一部分零花钱,购买古筝、笛子、二弦琴、鼓等乐器,供社员们练习使用。
俱乐部成员陶氏月女士(58岁)说:“多亏了何女士,我更加喜欢《未见》了,学到了很多新旋律,尤其是唱得更好了。”
这两年,她不能像以前那样坐起来拿笔在纸上写字,只能躺着用手机写字。在床上或椅子上翻身,也得靠亲戚帮忙。每次参加社团活动,她都要在前一天晚上服用止痛药。
![]() |
过去两年,她没法坐下来写作,只能躺着用手机写。图片:Huy Thu |
尽管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这位体重仅有20多公斤的“小”编辑对诗歌和民歌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她依然不断学习,并与丹玄、梅文朗等民歌编辑和伟大艺术家交流文章。她依然积极地创作和教授民歌,怀揣着“为传承维宪之美贡献力量”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的愿望。
江山同乡文化官员阮国裕先生说:“华女士身有残疾,但她为当地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亏了她,这里的《五戒》民歌唱腔才更加活跃。到目前为止,她是江山同乡唯一一位《五戒》歌词的作者。”
鉴于其贡献,何女士已多次荣获各级部门和组织颁发的奖状。近日,她已向省人民委员会提交申请,考虑授予其“功勋工匠”称号。
休伊·舒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