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间庙会:神圣的起源

March 14, 2014 10:10

(Baonghean) - 这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桂风,处处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参加九间庙会是神圣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泰国各族人民寻根拜祖、祭天祭祖、为九个村庄和十个芒族祈福的机会。

九间庙建于14世纪初,位于桂峰县周金乡空村的普珠安(Pu Chu Nhang),又名天宝(Ten Pom,山上的寺庙)。该庙共有九间屋子,当地人称之为“天九宫”(Ten Cau-hoong),每间屋子代表一个芒族:芒通(Muong Ton)、芒潘(Muong Pan)、芒春(Muong Chun)、芒欣(Muong Hin)、芒普(Muong Puoc)、芒光(Muong Quang)、芒哈昆(Muong Ha Quen)、芒米恩(Muong Mieng)、芒春(Muong Chon)。

传说有一年祭天节,正准备举行祭牛仪式时,突然有一条恶龙飞来,叼走了芒圣寺的白水牛。道芒见此不祥之兆,立即下令将水牛宰杀,祈求上天、佛祖和祖先将寺庙迁往别处。传说有一只白颈乌鸦从旧庙里叼起一块水牛骨头飞走,扔在芒圣寺南面的一座小山上,也叫Pu Cam(金山),俗称Pu Quai(水牛山)。因此,在18世纪末,寺庙迁至Chau Kim乡Pieng Chao村的Pu Cam,又名Hien Trau寺。当时,寺庙有一座9间茅草屋顶的高脚屋;供奉天神(Then-Pha)、天之女(Nang Xi Da)和陶罗伊(Tao Lo Y,建造村庄并建立芒族的人)。1927年,寺庙重建,改建成一座高脚屋,有四排柱子,九个用铁木制成的隔间,屋顶为波纹铁皮。从1927年到2003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寺庙逐渐衰败,只剩下残垣断壁。2004年,寺庙进行了修复,旨在保护和弘扬义安省西北部泰族的文化特色。

过去,九间庙节每三年农历八月举行一次,富贵地区九个村十个芒族人民将返乡朝圣,举行祭天、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盛大节日。自2006年起,每年农历二月中旬,九间庙节再次举行,规模盛大,满足了泰国人民追思祖先、追根溯源的精神文化需求。2008年,九间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Nghi lễ tại Lễ hội Đền Chín Gian (Quế Phong).
九室庙会(Que Phong)的仪式。

桂峰九室庙节的亮点是“hap quai”仪式,即献水牛仪式。按照传统习俗,每年节日开幕当天,九个芒族人都会带着祭品前往九室庙,举行祭天、祭祀大祭(Tao Lo Y)以及建村泰族祖先的仪式。芒族在祭天和祭祀大祭(Tao Lo Y)的仪式上,第一个且必不可少的祭品总是一头白色的母水牛——这是最神圣的祭祀仪式中的祭品。另外两个芒族,芒光(Muong Quang)和芒普(Muong Puoc),也献上一头白色的水牛,但那是一头公水牛;其余的芒族则献上一头黑色的水牛,但必须是健康的水牛。水牛被牵到大涛河码头(泉码头)沐浴后,在参加仪式的人们欢呼声中,宰杀水牛的仪式便开始了。水牛肉被摆放在寺庙的最高台阶上。巫师会进行三天三夜的水牛祭祀仪式,然后分份烹制,供大家享用。

泰国人民独特的信仰也清晰地展现在歌唱和回应的形式中。今年的一项新特色是泰语写作比赛,它也被纳入了节日的内容之中。这是旨在保护和弘扬泰族认同,防止其流失,并鼓励人们上学学习读写的努力的一部分。

九坊庙会除了隆重传统的仪式外,还举办了各种精彩的民俗游戏,如拔河、投杓、跳竹竿、敲锣、刻沟、喝米酒、跳林疯、射弩、推棍、交换排球、民俗表演、包饼、煮糯米饭、露营以及来自全县14个乡镇的九个芒族选美比赛,让节日的欢乐气氛更加浓厚。此外,九个芒族还借此机会展示和介绍传统手工艺和地方手工艺,如织锦、竹藤编织,并展示和介绍本县各乡镇的传统美食和饮食文化。

桂风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吕廷诗同志表示:“这是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民的一次重要活动,体现了当代人的责任感和敬意,有助于弘扬创建桂风村和芒族先民的功绩,保护和弘扬乂安省西北部泰族的传统文化价值。此次活动是推介和宣传文化旅游潜力的契机,为促进桂风县和乂安省西北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早在春节前一个多月,活动组委会就制定了组织管理方案,包括维护安全秩序、打击迷信活动等,以确保活动安全、经济、健康、文明地举行。”

九间庙会是凝聚社群意识的盛会,汇聚了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和习俗。参加这个节日,如同回归义安西部泰国人的根源。九间庙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期盼,也有助于重温传统,教育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操,培养“饮水思源”的道德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提升每个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同时,它也满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的精神需求。

清黎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九间庙会:神圣的起源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