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鲁:一位深受越南乡村影响的作家
(Baonghean.vn)——作家黎鲁多年卧病在床,坐轮椅,最终辞世。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慰藉或许在于,即使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依然广受好评。他选择描写与乡村紧密相连的命运,至今仍吸引着许多城市新一代读者。因为在黎鲁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承载着各自的命运、个性,并带有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越南农村作家男性
提起作家勒鲁,许多人——尤其是对文学不感兴趣的人——都会想起他的小说《河底的波浪》——这部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一度在小屏幕上引起轰动。《河底的波浪》讲述了一个生命中接连不断的错误:努伊——一个由父亲的错误而生的孩子,在“激情爆发期”多次未能控制住孩子之后。这是一个不想要的命运。与所谓的权利和法律认可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距离。
![]() |
作家黎吕的作品《河底的波浪》。 |
Nui的人生陷入了黑暗。厄运接踵而至。战争和补贴时期,既能使人伟大,也能使人卑微……Nui和他周围的社会,都笼罩着黑暗,折磨着人们的心灵,但在黑暗的尽头,总能看到一丝光明。读者有权走进光明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回归最初的善良。
凭借作家黎鲁 (Le Luu) 简洁、现实的文风,以及其中运用的哲学、隐喻和寓言,这些都相当微妙和纯粹,相信今天的读者能够进入一个不同的时刻,想象一个早已过去的动荡时期……
与《河底的波浪》相似,《缺席的时光》同样发生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然而,它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作者从故事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局促、阴郁、灰暗、昏暗的氛围,仿佛只是一幅陈旧模糊的画面。贯穿整个故事,赛似乎总是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意愿生活,直到他人生中第二次不得不离婚。而就在这时,他内心真实的自我突然觉醒,意识到自己需要走的路,去做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真正有益的事情。那就是回到乡村,实现自己的愿望,建设和改变乡村新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方式。这是作品最深刻的理念之一。
“《遥远的时光》之所以经久不衰,或许是因为农村人物形象才刚刚开始形成,因为警钟在革新初期就已敲响,而今天,甚至明天,仍能产生共鸣。”——作家武氏春河如此评价这样一部描写越南人民和农村的优秀作品。
![]() |
作家黎吕的作品《遥远的时间》。 |
《遥远的时光》给黎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许多人都称呼他为“遥远的时光”的作者。“国家革新才刚刚开始,黎鲁的《遥远的时光》就立刻在文学界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他从自我出发,鼓起勇气讲述他的故事,一个人的故事,也是许多人的故事,一代人的故事,一个时代的故事。作者把那个时代称为“遥远的时光”,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过去。那是江明赛这个人物不再以自我身份生活的时代,他的前半生为没有的东西而活,后半生则追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个文学人物被人记住了名字,被认为是一个形容词,指代一类人,一种生活,这在很多年前的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当时的文学作品只有集体的人物形象,而不能给某个具体的人物命名。
“《远方的时光》受到热烈欢迎,每个读过的人都仿佛置身其中,被评论家认为是开启革新文学潮流——重新认识现实的潮流——的作品。”——文学评论家、理论家范春阮在评价这部作品时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书页栩栩如生
黎吕是同时代作家中少数作品屡次再版,至今仍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或许,凭借着新的视角和现代的知识,今天的读者会与几十年前的读者看到不同的问题,重读旧书时也会有新的感悟。而文学的价值,在时间的严酷过滤之后,才能得到最清晰的体现。黎吕的作品中,赛、努以及过去人类的命运,至今仍吸引着读者。读者将能够与作家一起回到过去,那时的人们仍然带着许多幼稚和落后的偏见;但也充满了我们似乎在今天某个地方已经失去的温暖和纯粹的越南人……
![]() |
作家乐露.照片:Vietnamnet.vn |
谈及黎鲁的一生,人们至今仍会提起他自述的那句话:他的人生比他笔下人物的人生更悲惨。在文学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不得不放弃未完成的小说,独自一人卧床不起,直至生命的尽头。后来,他的女儿把他带回兴安老家照顾,最终他在家乡去世,享年81岁。
除了作品之外,作家黎吕还是战后第一位来到美国的越南作家。他被认为是越南第一位和平使者,也是越美关系的第一位破冰者,他与越南和美国资深作家一道,呼吁美国政府解除对越制裁,实现越美关系正常化。黎吕还创立了黎吕作家基金会,以表彰那些通过创作作品热爱农业和农村、为传承传统文化、真实反映农业和农村生活以及帮助越南农村适应全球一体化挑战做出贡献的作家。该基金会由作家黎吕的积蓄、10亿越南盾现金以及其他多项资产组成。
最后,正如许多作家的愿望,当作家去世时,作品能够留存。勒鲁和他的作品做到了这一点。
黎琉凭借《泰夏文》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越南文学的命运。《泰夏文》的思想标志着1954年以来越南文学的转折点。黎琉塑造的人物,例如江明赛,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黎琉也是越南文学中一个独特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