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海波

October 13, 2014 07:04

(Baonghean)——谈起位于南坎边境乡的会波村(Huoi Poc),Ky Son 总是会想起那里的偏远、孤立和艰苦。任何去过会波村的人,都一定无法摆脱那种挥之不去的感受……

贫困与移民

一天,连绵大雨过后,我决定穿过森林前往会波,了解这片偏远边境地区苗族人民的生活。南坎国际边境口岸边防站的士兵们得知我的意图后,纷纷表示担忧。由于雨后边境巡逻道路被侵蚀,路面湿滑,通行极其困难……

翻越岩石和泥土堆,穿过湿滑泥泞的道路,很多路段,用蒙语来说,需要四轮驱动(双脚着地),走了大约5公里后,山那边出现了霍波。云雾缭绕中,铁皮屋顶的低矮房屋依稀可见。我心里很兴奋,霍波其实并不远,为什么大家都不停地停车警告我?我继续踩着湿滑的路面,继续前行,继续前行……我的腿和胳膊都累了,有时感到疲惫和沮丧。原来,霍波虽然近在咫尺,但路沿着山腰延伸,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所以距离要远几十倍。

Đường vào Huồi Pốc.
通往海波 (Hoi Poc) 的道路。

经过近3个小时艰难险阻的跋涉,我终于抵达了会波。当时正是稻米、玉米和芋头的收获季节,大多数家庭都闭门不出,人们主要在田里劳作。会波的老人大多不懂当地语言,问起时,他们会说“不懂!不懂!”。我四处转悠了很久,却找不到人打听村子的情况。幸好,遇到一位40多岁的男子,他去摘芋头,会说当地语言。他家在山顶,需要爬一个陡坡,说话爽朗热情。通过与房主的交谈,我了解到会波有174户人家(近1000人),全部是苗族人。交通不便,把这里的人们“束缚”在贫困落后的境地里。他们的生活基本自给自足,依靠刀耕火种。即使家里有剩余的大米、玉米或其他农产品,也无法拿到市场上出售,也很少有人来村里收购。由于道路遥远偏僻,用天然气运输货物到区级市场的成本甚至高于货物本身的成本,更不用说出行的困难了。这里没有电网,人们不得不使用小型涡轮机,但这种涡轮机既脆弱又不安全。

贫困、缺乏生产用地、交通不便、以及根深蒂固的习俗,都是人们迁往老挝的原因。在会波村,自2012年以来,已有12户人家迁往老挝,其中一些人是非法越境而来。迁徙前,人们常常变卖所有家当、房屋和牲畜家禽。听说村里有几户人家打算迁徙,先是公社政府,后来是区工作组,都来劝说他们。但工作组撤走没几天,他们就偷偷变卖所有家当,离开了……

Học sinh lớp 1 ở điểm trường Huồi Pốc.
会平学校一年级的学生。

写累了

午饭后,我来到南坎二小学。学校坐落在山顶,通往学校的道路狭窄、陡峭且颠簸。教室和宿舍楼都用深灰色的水泥盖着,木墙腐朽不堪,木柱子上长满了白蚁等等。大多数教室都建在地上。南坎二小学校长阮诗东先生说:“学校距离市中心较远,汽车无法通行,摩托车也只有在旱季才能通行,设施都是临时的,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限,所以这里的教学非常困难。虽然学校的大多数教师都很年轻,热爱自己的工作,总是努力教学,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区始终垫底。”

按照工作安排,当天下午学校组织了劳动。主要工作是修复围栏和清扫校园。老师们进林砍竹子;四五年级的学生跟随老师进林,把材料运到学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清扫了校园,清理了后院的杂草……阮诗同老师说,学校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已经严重破损。行业领导和区领导都了解情况,也都汇报了情况,但却无力修复。由于通往村庄的道路过于崎岖,运输建筑材料几乎不可能。目前,师生们仍然不得不坚守在破损的教室里,自己动手修缮,给孩子们送信。

我请求回芒县,但老师们坚持要留我,因为天色已晚,天黑前我回不了芒县。明天早上会有人带我抄近路,省下一大半的路程,我就能及时去西山上班了。而且,学校已经很久了,或许从新学年开学那天起,就没有远道而来的访客了,他们希望我留下来,更好地了解这片偏远边境地区“播撒文字”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所以我在会波待了一晚。

晚餐温暖宜人,有典型的高地菜肴。老师们轮流讲述着在高地和边境地区执教的点滴。每个人都讲述着快乐的回忆,却没有人提及艰难困苦。或许,对他们来说,这些早已习以为常。只有一次,校长说,这里每位老师都备有一本备用的笔记本和一盒圆珠笔,以便学生需要时能及时提供。如果家长记得,老师会付钱;如果家长没记得,老师们就认为是帮助。有时,家长和学生还会给老师们送来一些葫芦和南瓜。

会波的夜晚相当寒冷,仿佛冬天在这片边境地区提前“敲门”。早上,阮文强先生被安排带我抄近路前往7A国道。从会波到农德村的这条近路近10公里,但路途艰辛,山路崎岖,泥泞岩石路面颠簸湿滑,溪流深邃,如果没有驾驶经验,很容易熄火。终于,我到达了农德村,从这里,我又沿着10公里的陡峭山路前往孟县……会波一路险阻,让我焦躁不安……

丛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前往海波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