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义安省西部拜访技艺精湛的工匠
(Baonghean)——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去西部,遇到了织锦、香薰、竹藤编织等村庄的能工巧匠……他们是工匠级别的能工巧匠,致力于建设和传承自己的职业,为保护和弘扬义安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做出贡献。
![]() |
芒诺乡(Que Phong)的 Lo Hai Truyen 先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竹藤编织工匠。 |
桂峰县芒诺乡纳牙村的卢海传先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藤竹编织工匠,今年59岁,从事泰国传统编织工艺近40年。传先生说,过去他经常编织藤盘、藤椅、糯米压榨机、储物篮等物品,供家人享用,也常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直到2006年,他的藤竹制品才被区里选中,在九间庙会上展出。从那以后,很多地方的游客都知道了他的编织产品,纷纷前来订购。
春节前后这段时间,藤制品需求量非常大,Truyen先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必须从凌晨4点到5点工作,直到快到午夜才休息。藤盘是最难做、最费力的制品,编织一个月也只能完成4个。如果一个月只专注于藤椅制作,他只能做15把;糯米压榨一个月也只能做15把。此外,他还根据顾客的订单制作各种藤制品,例如篮子、托盘、扁担、扁担等等。
如今,他制作的传统藤竹制品每年都会在九室庙会、汉布节以及最近的义旦向日葵节上展出。Truyen先生坦言:“勤勤恳恳地编织了近40年,我的背痛、胳膊累、膝盖酸软。但如果停几天,就会更累……而且,我这样做是为了传承这门手艺,让下一代也能继续传承下去。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县里50多名工人。”
![]() |
织锦为归州县州仙乡和仙1村村民增收。图片库 |
和仙织锦村合作社(归州)负责人山氏碧女士是该省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她出生并成长于一个有着织锦传统的家庭,13岁时,母亲便教会了她织锦技艺。当时,原材料不像现在这样容易获得,所以碧女士的家人不得不辛勤劳作,种植棉花和桑树,养蚕,以便缫丝、纺线和织布。
当时,按照习俗,泰国姑娘在去夫家之前,要织出几十条裙子、衬衫、坐垫、毯子等,送给夫家的兄弟姐妹,夫家才会敬她们为勤劳姑娘……于是,泰国姑娘个个都一丝不苟地织锦,从这里开始,一个传统的织锦村落就此建立起来。
对碧女士来说,从事织锦近40年,织锦已然成为她的血肉之躯。她技艺娴熟,绣制出各种泰国民族独有的图案。她已记不清自己亲手织造了多少裙子、毯子、衬衫、围巾等等。这些蕴含着泰国民族文化特征的织锦图案,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像她这样的人。
![]() |
Sam Thi Bich 女士是归州和仙织锦村的一名技术工人。 |
归州县周仙乡花仙村织锦工艺源远流长,但早已失传。1992年,参与织锦项目的妇女们接受了培训,学习并掌握了织锦的基本知识。从那时起,花仙村的妇女们迅速开始织锦,用于制作商品,复兴了织锦工艺。2010年,花仙村织锦工艺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工艺村。随后,花仙村工艺合作社成立,由三氏碧女士担任主席,该合作社扮演着“助产士”的角色,为村民提供原材料和消费产品。
毕女士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不仅为民众提供产品,还经常热情地向本乡以及县内外其他乡镇的工人传授织锦技艺。每年,她都会通过当地职业培训班,直接指导和传授织锦技艺。迄今为止,毕女士已为该省近1000名织锦工人传授了织锦技艺。
和仙织锦村的罗氏娥女士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她是一位从事织锦工艺超过35年的泰国女性。她对织锦的热爱感染了高原地区的众多女性。每年,娥女士都积极参与向本县以及桂丰县、新岐县和祥阳县其他乡镇的人们传授织锦技艺。迄今为止,她已经教授了大约700至800名织锦工人。她坦言,或许织锦的灵魂就在于泰国人民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
织锦制品采用森林植物染色,色泽自然。服饰上展现的线条、色彩、图案,在泰国人的观念中都有一定的含义,例如绿色象征生命,红色是火的颜色、鲜血的颜色,象征着爱与欲望,黑色象征着从地里萌芽……
![]() |
黄一明先生——归州省新乐市第3区制香村的一名熟练工人。 |
对于黄一明先生来说,他是归州省新乐市第三区手工艺村的一名技艺精湛的制香师,从小就把制香这门手艺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他今年70岁,从事制香业已有近60年,是为数不多的在归州开创制香业的人之一。黄一明先生出生于雄原县雄新乡,10岁时,他一边上学,一边当香炉帮父母干活。1962年,他的父亲到归州县打工,带着全家来到这片土地上定居,也把制香这门手艺带到了这里。当时,归州有很多香根,黄一明先生到森林里采集香根,洗净后用锤子敲碎,晒干后用塑料袋包好,小心地收藏起来,直到临近春节才用这些原料来制香。当时,制香仅供家人和朋友享用。1965年,一些小商贩知道了明先生的制香产品,便前来订购,销往县内各城镇。到了1972年,沉香已真正成为一种商品,每逢春节,他家都能生产3万根香。从那时起,每年都有人来他家学做香,沉香产品也开始从这里流行起来。
明先生的工厂目前每年生产200万根线香和40万根沉香,供应全国各地市场。明先生分享道,制香行业全年都在生产,但每逢国家传统春节,市场消费需求就会大幅增长,因此工匠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才能满足需求。然而,要想生产出香气浓郁、品质上乘的香产品,原材料的挑选也非常讲究……
尽管面临限制和困难,义安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商品,为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帮助该村不断发展并融入新的生活方式。
2016年是义安省首次组织小型工业和手工艺村领域工匠和技术工人授予称号。全省共有1名工匠和9名技术工人获奖,其中以手工艺和织锦编织领域获奖者最多。 |
琼兰
相关新闻 |
---|